汉中风俗和巴蜀地区别无二致,为啥行政上属于陕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如今,人们在提到"天府之国"时,往往会想到气候温和、水旱从人的四川,而说起"鱼米之乡",可能又会想到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平原地区。

其实,在我国西北也有一个被誉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的"小江南",那就是陕西汉中。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汉中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险要,因此常常被各方势力争夺,不管是被分封汉中的刘邦还是三国的刘备、曹操,都对汉中非常的重视。


如果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我国的南方、北方大约是按照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但是,汉中作为北方省份陕西的一部分,却身处秦岭山脉以南,这不禁令人疑惑。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来看,汉中与南方的四川更加"亲近",当年刘邦被封汉王,就同时占有了汉中和巴蜀之地;数百年后,他的后人刘备在蜀地建国,也是倾尽全力夺来了汉中作为前哨站。

总的来说,汉中和蜀地可谓一脉相承,那么,为什么它后来却被划归陕西,而不是成为四川的一部分呢?

关于汉中的归属,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

那时,汉中被褒国和古蜀国瓜分,褒国被认为是夏禹的后代所创,古蜀国则是蜀地先民建立的国家,两国以汉江为界,分别统治着汉中的南北。到了周朝,褒国被周天子所承认,因为当时周人称秦岭为"南山",褒国就被尊为了南山诸侯们的领袖。


春秋战国时期,褒国被庸国消灭,庸国占据汉中百余年后,又被秦、楚、巴三国联合剿灭。


周赧王三年(前312),秦国与楚国之间爆发了蓝田之战,大获全胜的秦国将作为战利品的六百里楚国土地与原本属于褒国、蜀国的土地合并,设置了汉中郡,取郡在汉水当中之意。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都城就是位于今汉中汉台区的南郑。正如上文所言,因为刘邦的领地还包括巴、蜀一带,所以此时蜀地和汉中的交流可以说是非常频繁的。


因为和蜀地确实渊源颇深,汉武帝在设置十三个刺史部监察全国时,就把汉中郡划分进了以蜀地为主体的"益州刺史部"。到了东汉末年,已经在北方称霸的曹操想要进一步取得蜀地,便将处在战略要冲上的汉中当作了重要目标,在夺取汉中后,他派出手下大将夏侯渊、张郃率重兵把守,可见其重视。不过,没过多久,刘备便也为了拱卫自己的腹心地带北伐汉中,与曹操进行了激烈抢夺。

靠着法正、黄忠等人的精彩表现,刘备成功拿下了汉中,并效仿当年的高祖刘邦在汉中称王。此后一段时间里,汉中俨然成了蜀汉除成都外最重视的城市,它既是出川的前哨站,也是入川的重要关卡。可以说,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的"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构想,没有了汉中就几乎无法实现。


魏国消灭蜀汉后,将其原本的土地大致分为了益州和梁州两部分,今天的汉中、川北、渝北等地都被划分进了梁州,与益州割裂开来。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并不难想,作为主要势力范围在北方的政权,曹魏肯定不想再看到有人割据蜀地,扼守汉中以自立,因此,将汉中与蜀地割裂开,可以有效限制有"大胆想法"者的野心。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汉中和蜀地都被有意无意地分割开来,直到元朝建立,为了更好管理地方的统治者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身处西部的四川和陕西被合并为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不过,汉中还没能和四川叙叙旧,就在二十多年后又被划分到了"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再度与蜀地归属于了不同的行政区划。


解放后,汉中有过许多名字,如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汉中专区、汉中地区、汉中县、汉中市等等,和四川几乎再无关联。

总的来说,汉中在魏晋之前几乎是一直和蜀地有着密切联系,但后来统治者们为了防止割据政权同时控制蜀地、汉中营造一个易守难攻的局面,便有意将其划分给了大部分地区都在秦岭以北的陕西,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