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乌合之众》4—影响群体观念的因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最值得敬畏的神像不坐在庙里,最专制的暴君不住在宫里,他们眨眼之间就会被推翻。

影响群体思想观念形成的因素分为两类: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指能让群众接受某些信念并对其他信念绝缘的因素。

没有间接因素的长期酝酿,直接因素就不会起作用,而直接因素指酝酿因素迎来高潮时,敦促群体付出行动的刺激因素。

间接因素具有某些基础性,在群体所有思想观念的背后都不难看到。他们是民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

一个民族就是一个物种,被自己的历史塑造,所以就像其他物种一样,只能通过漫长的遗传积累进行改造。

所以人类诞生以来,只有两大任务:建立传统结构,并在其益处消失之后努力摧毁它。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破坏,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难的是,如何在稳定和求变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非常难。如果一个民族抓住传统不放就不能改变,就会像中国一样无法进步。

时间的作用是无穷的,没有时间民族都无法形成重大因素,都要靠时间一切信仰的诞生,成长和死亡也都靠它。政治制度是民族的产物,它并不创造时代,而是被时代创造。

良好的职业教育当然不会提高道德水平,但最起码能在提高职业能力方面产生很实用的价值。在生活中成功的条件是拥有判断力、经历、进取精神和意志,这些东西都是书本里学不到的。书本就像字典,是用来查的,把脑子里塞一大堆这种东西完全没用。教育是改善或恶化群众精神的一大因素。

——本部分摘录自《乌合之众》第二卷第一章

这部分主要讲述群体思想产生的间接因素,主要有民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 。我们中国比较典型,也被作者拿来作例子了。我们需要不断地在民族发展与传统中寻找平衡点,既不能传统守旧而止步不前,也不能数典忘祖而抛弃历史。

中国的华夏文明,一路走来也经历了无数的血雨腥风,每一次历史变革,也引发社会动荡不安。群体思想还是相对传统,所以政治制度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 ,作者提到了教育,在当时的法国,没有实行学徒制,是实行普及基本义务教育。这导致了学生们读了七八年书出来,只想着考公务员吃皇粮,不再愿做农民、做工人,这样会导致就业出现问题。

这让我有点吃惊,后背发凉。作者写书时是在一百多年前,怎么感觉现如今的社会也是如此状态。虽然时代在变,科技日新月异,但群体思想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比如,我们的孩子们,经过九年义务教育 ,进入高中,升入大学,都是在背课文,做题目,而对个人的其他技能、意志力、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忽略了培养。

这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没有主观意识、缺乏思考的群体。如同工厂机械化生产的一批产品,没有了思想,打磨了脾气,相似的你我他。

回望自己的生涯,也是如此,有些又惊又悔;但大环境如此,又无可奈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