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故事Ⅱ推陈出新之三氏姓融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一个村庄,就象营盘一样,永远在那里纹丝不动,而各个姓氏家庭在这里扎根、生存、发展、变迁也象兵一样,时刻都有守卫征战的可能,都有变迁的机会,或穷则思变,或追寻诗远,都会在成长发展中走的更远,无论走的远近,可以确定的是家乡这个村庄,总是每个人终生魂牵梦绕的地方。          陈村这个文墨村的名号,真正来源于各姓氏子孙的拼搏与奋斗,其文脉的密码是人的血脉亲情,这种血浓于水的传承,激发了每一代每个人的潜能,凝聚成一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支撑着这个村庄不断的发展壮大,收获着人们的赞誉褒奖。  

      历史上的陈村是一个多姓杂居的村庄,传说宋朝之前就有焦、柏、闫等三种以上的姓氏生存,在姓氏的迁移变迁中,姓氏的种类不断增加,至今已增加到"陈、姜、郭、韩、马、贺、朱、张、杨、刘、梁、王、任、常、李、贾、夏、吴、柏、卫、许"等二十多种姓氏,共同居住、协同发展,一个不大的村庄有这么多姓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特别利于村庄的综合发展。  

      人类最早的迁徒是因气候自然

环境的变化,自然的迁移,如远古时中华民族从临汾沿河而下进入黄河,先后在黄河畔的临汾(平阳)、洛阳、安阳、咸阳(逆黄河而上)等形成大群居文化中心。在姓氏部落中,增加了部落之间战争而被迫的迁移,特别是周朝实行分封制后,多用国名或封地为姓氏名称,姓氏急剧增加,到春秋战国诸侯之间战争兼并愈演愈烈,直到秦统一以后,文化的中心则在都城,姓氏的迁移主要是靠朝廷的政策或姓氏家族的开疆扩土,战争、瘟疫、饥荒、灾难、图存图兴始终是姓氏迁移的主题,从而增加了民族姓氏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陈村姓氏的变迁也不外乎以上原由,从传说知道的最早的焦姓、柏姓、闫姓三大姓氏看,都在宋元之前迁来驻扎,传说故事及以姓命名的地名都说明这些家族在这里有过很好的发展,焦员外、闫知州、柏家岭等等也佐证这些家族在当时当地名扬乡里,虽然现在只剩下柏姓一家较早的姓氏留住,柏姓是当下入住陈村所有姓氏中最先的姓氏了,其他两姓的迁出绝迹或许有更好的前景,因为至今焦柏闫三姓在汾西洪洞等邻县仍是大姓望姓,另外宋元明三个朝代在百年中的战争更替,特别是元朝(1303年)洪洞大地震,遭成人口房屋伤害减少,或许是打破陈村姓氏变化的真正原因。   

    陈村姓氏变化大的有三次。第一次姓氏大的变化是元朝大地震后,陈氏从本省汾阳县的迁入,传说陈姓老祖是在地震后携子带孙迁入的,明朝建立以后移民迁出去河南山东的也不在少数,随后是姜姓的加入,郭姓、韩姓等姓大约在清朝时期加入。第二次姓氏人口的变化在光绪三年以后,其饥荒瘟疫遭成的人口减少(汾西志记载全县灾前人口13多万,灾后仅剩3万多),人性的扭曲是亘古未有的,邻村邻县人口迁入较多,如马家庄马姓、斜里庄贺姓、朱家庄朱姓、堡上的张姓、杨姓都是这一时期迁入的。第三次姓氏的变化是民国到解放时期,主要是战争形成的饥荒动乱,从河南等地逃荒人员较多,如王姓、李姓、高姓、许姓、刘姓、张姓、吴姓、苏姓等等,而且大多是单独户较多,陈村用极大的包容接纳了这些外姓人员,姓氏也达到了最多最高点。                陈村姓氏来源众多,其中文墨村名气,文明宽容好客的村风是主要原因。如来源外省的姓氏有张、刘、李、苏、许、吴、高、夏等,多为河南山东陕西省,其中夏姓源于安徽,夏敬伯原为国民党军官,黄埔军校毕业,因为与本姜姓联烟而落户,来源于外县的有王姓(灵石)、贾姓、任姓(汾西)等,很多来于邻乡邻村,如张姓分别来于邻村回坡底村、好义村、石止村,杨姓、马姓、刘姓来至于石明窑上、堤村,贺姓来于楼村等。一些姓氏分几支,来源于不同地方,通过朋友关系或姻亲关系加入陈村的,如贾姓、常姓、夏姓、梁姓等,不论哪种姓氏,落户陈村,都有立锥之地,可以繁衍子孙,扎根发展。  

      每一种姓氏家庭都有其深厚的家簇文化,有他们独有的生存技能,如刘姓李姓带来了打铁技能,贾姓带了木工技能,张姓带来编织技能,马姓是一位老中医,李姓信仰天主教等等,他们有的收徒传技,有的治病救人,有的烧砖盖窑,有的教书育人等等,极大丰富了农村的生活,我记得李同心打的铁家具十分有名,老夏的字写的特别公正,村里很多墙体标语都出自他手,不愧于黄埔学生,马先生的医道村民自今仍在传颂,他们丰富了村民生活,为陈村增忝了荣光,提升了文墨陈村的名气。   

    姓氏的增加与融合,极大地推进了村里农业的发展,如韩姓、马姓、朱姓、贺姓等都在村西的沟坡上驻扎,开垦土地,治理山河。各种姓氏增强了交流,互通婚姻,就近选择,即密切了邻里关系,扩大了婚姻在不同姓氏的选择范围,利于种簇的良性生育发展。不同的家教传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生存技巧,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凝聚成一股新的力量,支撑着陈村不断迈向前程。    

  如今的陈村,西边山庄卧铺的人们大多移住在村中,各种姓氏更能贴进的相处,虽然,一些姓氏家庭后来移返原迁老家,一些姓氏子孙早已走出陈村不再这里居住,正如新一代陈村人,已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向五湖四海,有的已飘洋过海,扎根世界各地,但陈村村中人口姓氏仍保持在二十种之多,我相信这次人口姓氏的迁移变化之大之快,将会超过历史的任何时 候,其影响更为广阔与深远,重点是,这一次变化将会把文墨陈村的好作风,好传统,带到每一个地方,并发扬广大,也会让文墨陈村声名远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