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知识之3】你念过的学校校名都是谁取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如果搜寻「仁爱国小」,会有满满3页的结果,让人看了眼花撩乱——从台北到高雄、从台中到台东,到处都有仁爱国小。为什么这些学校都取一样的名字?你想过自己的学校是怎么命名的吗?《》采访县市教育处和社会老师,带您抽丝剥茧台湾百年教育史,厘清国小的命名原则。

台湾的国民小学教育,源自日治时期小学校、公学校体制,当时「地名」为多数学校命名依据。国民 *** 迁台后,改制的国民小学许多即延续日治时期旧校名。因此,这些以地名为名的学校通常是当地最历史悠久的。台中市大明国小社会领域老师张崴专举例,台中市大雅国小就是沿用「坝雅公学校」校名,已创校百年,为台中最早成立的一批公学校。

我们也可从校名窥见台湾历史的轨迹。国民 *** 迁台初期, *** 将「爱国」、「建国」元素融入路名,位于这些路上的旧校或新校也随路名变迁而易名,这也是现在「仁爱」、「忠孝」等校名遍布全台之因。民国48年曾发生严重的八七水灾,当时许多华侨捐钱援助台湾, *** 便拨了一笔善款来建校,并在部分校名加入「侨」字表达感谢,例如侨孝国小、侨忠国小。

另外,过往空军眷村旁设置的空军小学,常以殉职空军将士为名作为纪念。屏东县教育处国民教育科科长廖丽华举例,位于东港的以栗国小不以地名「东港」、「东隆」命名,就是为纪念空军军官周以栗;相同命名方式的还有台中市大雅区汝鎏(ㄌㄧㄡˊ)国小,以殉国空军上校吴汝鎏为名,其前身为邻近清泉岗空军基地及眷村的空军小学。

台北市教育局国小教育科专员李诗婷说,因应学校自主浪潮,现在国中小命名通常会举办公听会,邀请里长、文史工作者等地方人士共同议出合适的名称。 廖丽华举例,屏东县第一所以族语命名的「地磨儿国小」就是以当地部落名「Timur」为名,并取其中文字意「受大地磨练的太阳之子」,展现部落精神及命名创意。

如果对自己的学校如何命名有兴趣,可以至学校校史馆了解学校沿革,或是依照文中3种命名依据:地名、纪念人事物、地方特色,来推测自己的学校是如何命名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