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社群营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6-21
社群要有价值观(明确价值观),狼性精神,正能量,提高执行力,变现能力
第2个回答  2020-11-26

社群运营技巧讲解

第3个回答  2021-03-05

第4个回答  2018-06-29
如何去设置一个社群圈子?
1、明确目标:我们这群人要做什么?
90%的群并没有明确什么目标!比如“互联网资源对接群”、“北上广深同城相亲会”、“全国程序员交流群”…… 很多运营建了这类群,就开始瞎聊了,他们认为,互联网这么方便,人跟人之间可以互相勾搭,加微信,发名片,设置备注名称,然后就自由对接了。然而并没有,除了极少数人在泛加好友外,群员几乎0交流。并不是人们懒,不愿主动交际。而是在人的潜意识里,对于社交是有心理防线的,当他不了解一个人或没兴趣的时候,当他觉得无法为自己提供价值的时候,为什么要添加呢?但是你会发现,如果群里一个人站出来分享,往往就会被人关注并主动添加,因为大家从他身上看到了价值。
什么是明确目标?比如一个品牌发起的一场夜跑活动,聚起了一群夜跑爱好者,定时间定场地完成一场夜跑,那么这个群体的目标很明确。比如一部电影,导演把演员、编导、执行导演、剧务、灯光、宣传策划等人找齐,组了一个100多人的剧组,要在3个月内拍完一部电影,这个目标也很明确。 比如一个诗歌爱好者,找到了学校里面上百个对诗歌感兴趣的同学,组了一个社群,发起早晨8点到教学楼某个位置读诗的活动,这个目标也很明确。
2、设置管理
目标是目标,蓝图是蓝图,愿景是愿景,还是得有实实在在去执行的人,所以设置一个社群,就必须配备管理。这个管理并非就一个群主,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专职群主岗位,因为这样投入也不值得,所以大部分都是兼的。但很多社群往往就设置一个群主,这个时候,创建人就会孤掌难鸣了,群内说话经常没人回应。为什么不设置多几个副的,还有物色几个活跃的?给予物质激励。(注意,一定要有激励,现在的人都很现实。)比如我自己的诗歌交流群:诗想国(很少朋友知道),2014年末创建,现在有近300人,当然我也没创第二个,群内活跃度尚可。刚开始每周五晚上8点到9点,我会给群员们分享感悟、讲段子、吐槽、发艳照。后来发现有几个特别活跃的,我就让他们当了管理员,慢慢发现,群里有发小广告,他们都帮我踢了,有谁申请进来,如果不对劲,他们就拒绝了。当然,现在我已经不怎么管理,打算把群主转出去了。
①、定期话题讨论:
这个话题是什么?我这里没有答案,每个品牌和自媒体的调性都不一样,讨论的自然不一样。但不管什么话题,我觉得并不是说今晚群主跳出来说我们讨论一下“论聂荣恒和吴亦凡的颜值高低”这样就完事的,这样得来的效果反而只有几个人瞎扯。我认为定期话题讨论应该具备一定的仪式感,比如今天我们预告明天晚上21:00—21:30分将讨论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并选取积极发言的给激励,让群员有一定的心理期待与动力。另外,群内的活跃分子和KOL,可以鼓动他们一起参与说两句,对讨论的氛围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后,将选取优质的讨论结果整理成文,不管是群内发布也好还是自媒体发布也好,都会形成更大的影响。
②、嘉宾互动分享
你可以每周或者每月邀请几位嘉宾回来针对某个领域的话题进行分享,比如一家花店的,可以偶尔做做花艺技巧的分享;一家饮品类餐饮品牌,做饮品类调制分享……当然这种分享要定时间、方式(语音+文字),互动答疑等,嘉宾的邀请策略还是看自身的资源,也鼓励从群内挖掘。在社群营销推广的概念上来讲,嘉宾分享之前,可以做一下相关的推广预告,比如一个针对大学生学习的自媒体,邀请了一位毕业生分享自身的大学经历和感悟,这期间通过在各渠道(微信、QQ群、系里宣传、班级宣传、社团合作宣传、学校官微等)预告推广,积累了大约十个微信群,然后再通过社群小助手等管理技术,让这十个群(5000人)都能截取到嘉宾的分享语音或图像文件等。通过类似此类的社群营销,循环往复,为公众号增长粉丝,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群体,再植入商业赞助、广告变现和资源对接,完成一个社群营销的闭环。

③、让群员获得参与感
“参与感”这个概念小米有提出来,方式就是聚焦起一群核心种子用户,为企业品牌产品的研发提供其使用反馈、意见,并在这个过程里,自然而然地成为品牌宣传的一个渠道。
前文讲到,社群并不是微信群,微信群只是交流载体,理想的社群是获得归属感的,而参与感是获得归属感的前提。比如一间餐饮店,可以建立“一起做吃货(暂命名)”、一个护肤品品牌,可以建立起“新品试用群(暂命名)”,通过定期产品试吃/试用,给予产品反馈,甚至让他们参与进来给产品命名、拉投票等。
④、线下互动沉淀
互联网是相对陌生和虚拟的,前文讲到,一群陌生人聚在一块,真的很难聊些什么的。做社群就像谈恋爱,两个人如果线上认识,刚开始聊蛮有热情,如果不实际见面,很快就冷淡了。在建立社群归属感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社群员的视觉、听觉、触觉记忆,只有真正从网友成为朋友,才会有继续交流下去的更大可能。就像大学新生入学,建立了一个班级群,但大家还没见过面,没有共同记忆与话题,没有印象,从一开始的胡扯热情,到后面渐渐沉默,但是一旦开了新生见面会,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经常交流,那么话题就多了,即便不在群里聊,大家也会约出来聊。比如一个青年社区,针对年轻职场群体,有自己的线上社群,隔三差五在自己社区内搞活动;比如一个书画坊,针对收藏者和书画艺术家,有线上社群,隔三差五的在自己店里做沙龙;久而久之,在他们各自完成商业目的与个人目的之余,并且能使得彼此对这里有一种记忆归属。我觉得这样的社群是好的。
第5个回答  2018-05-25
这个话题范围有点大 兄弟。当前新媒体时代,大家都看好社群营销的威力,但关于如何做好社群营销,估计很多人都比较迷茫。小田田给的建议就是实操一把,再来学习理论,梳理方法,可能效果会好些,不然理论学了一大把,就是不见行动也白搭。比如小田田文案 今年刚刚建立的郴州等价交换群,就是以资源等价交换为切入口,做同城的收费社群,目前正在操作中,经验心得正在整理中,后期再分享给大家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