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郡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周时为邓、卢、罗、鄢、谷等诸侯封地,后归于楚。
秦时分属南郡、南阳郡、汉中郡。西汉初置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 在今襄阳古城西北筑襄阳城,襄阳开始建城设治。约东汉桓帝时樊城建城,城址现已淹没汉水中。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将治所由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迁至襄阳。 。
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于襄阳侨置雍州,齐、梁沿习。西魏改雍州为襄州,襄阳郡属之。北周仍为襄州襄阳郡。隋初废郡存州,后复改襄州为襄阳郡。
唐时襄阳为山南东道治所,辖襄州。宋初为襄州,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州为府。元时为河南省襄阳路。明代为湖广行省襄阳府。清代为湖北省襄阳府。民国初年为襄阳道,
1932年为湖北省第八区(1935年改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襄樊战役,于16日攻克襄阳。1949年7月成立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0年5月,析襄阳县襄阳城、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区。专员公署驻襄阳城,襄阳县政府、襄樊市政府驻樊城。
1979年6月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10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成立新的襄樊市,市政府驻襄阳城,实行市管县体制。1996年襄阳县人民政府迁出樊城市区,驻在樊城东北另建的新襄阳城。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襄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保护遗存的主要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古城保护建设之路。
规划原则:
1.系统保护和重点保护相结合,分为重点文物保护、特定历史地段保护和整体环境保护;
2.挖掘传统文化,弘扬名城特色,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名城更具吸引力;
3.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保护并重,丰富城市景观,合理组织旅游网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内容包括:规定文物保护范围,保持外部形式的历史原貌,协调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史迹复建工程,增强名城历史文化氛围;保护修缮荆州北街、陈老巷等传统街区,划定建设控制区,与历史传统建筑相结合,构成襄阳名城传统风貌的内涵;强调襄阳古城整体风貌的保护,突出古城中心,明确轴线关系,整治古城环境,严格控制古城的轮廓线,强化传统风貌;做好以樊城商业会馆为代表的传统街区规划,体现"南城北市"的古城格局。
中文名称襄阳
外文名称Xiangyang, Сянъян ,양양,Lugar
别 名襄州、襄樊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
下辖地区3市辖区、3县级市、3县
政府驻地襄城区 檀溪路219号
电话区号(+86)0710
邮政区码441000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
面 积19774.41平方公里
人 口559.1万人(2013年)
方 言西南官话-鄂北片-襄阳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古隆中、襄阳城、中国汉城、鹿门寺、水镜庄、春秋寨等
机 场襄阳刘集机场
火车站襄阳站、襄阳东站、襄阳东津站等
车牌代码鄂F
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2014年)[5]
市树、市花女贞、紫薇
建成区面积175平方公里(2013年)
高等院校湖北文理学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