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平时怎样说话聊天的?还是说晦涩的文言文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3

其实古人聊天和现代并无太大差别,大部分采用的是白话文,文言文是作为一种写作语言,书写体的存在,要是古代说话都用文言文,听的人辛苦,说的人也不容易啊。

日常口语交流

据说在先秦的时候,日常生之中,还是大部分采用文言文对话,算是言文合一的时期。但是随着是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意识,更加方便明白,便把言语的使用日渐白话化,形成了日常交流使用的简单化语言。这种言语表达简单,意思明白,几乎一下子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日常交流模式,到了汉代的时候,普通百姓阅读文言文就已经需要有批注才行了,后来的朝代更是把这种便于交流的言语延续下来,在唐宋时期留下来的诗词之中,还能找到白话文的存在,包括后期一些皇帝也很喜欢用白话文发圣旨。

文言文作为书写载体

相信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以前言文合一,后来用了白话文,怎么还很多文章的书还还是用文言文呢?其实呢,在纸还没有出来的时代,需要刻进竹简之中,当然是越简洁越好了,后来造纸术出来,成本太高,为了节省成本,就延续使用了文言文。这是一个原因,当然还有一个,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口语的特点,本来就不同的口音,古有“三里不同音”之说,如果写成白话,不同地区的人可能会看不懂,只能继续使用文言文。而且日常口语发展变化较大,也比较适用于写作,有可能会造成口语变化之后,后人看不懂前人文章的事情。

自秦后两千年来,时代变迁,但是作为文字记录的文言文,我们依旧能看懂,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闪光点,形成自我一体的固定写作方式,贯通古今,我们先人是不是很厉害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