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走向人生巅峰的古人们,他们背后都有一条“捷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生而为人,估计没有谁会愿意自甘平淡,喜欢一辈子都平庸、无奇。在没有隐者的心性,看破世故的智慧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也做不到随遇而安。

既然心有不甘,又苦无良策,我们不妨来看一看,那些名垂千古的大人物们,在发迹之前,是如何改变自己平淡的生活,经营自己人生的,比如他们所选择的一些“捷径”。

千古名臣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里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句话如果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就是:我本来是一个在南阳种地的平民。

那么这位曾经以种地为生的平民,又是如何成为千古名臣的了?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接受刘备的招揽前,懂得经营自己。

自从诸葛亮在他的叔叔故去后,他们兄弟三人寄居在荆州南阳的日子,就变得贫苦起来。

虽然诸葛亮在耕作之余,仍然坚持读书,可在荆州士族眼里,这种外来且没落的世家子,是不值得去高看的。

像这种看起来没有希望的生活,如果长时间不发生改变,那么再好的良才也极有可能泯然众人矣。

人生发生转变的机会有很多,或许来自一场对话也说不定,当沔阳名士黄承谚对诸葛亮说:

诸葛亮具体是如何回复的,我们无从得知,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上记载: 孔明许,即载送之 (详见《襄阳记》)。

也就是说孔明同意了这门婚事,娶了黄月英。尽管当时乡间有谚曰: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诸葛孔明的选择有没有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又有谁知?

而且要知道黄承谚乃是当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而他本人又跟许多襄阳名士交好,如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

再加上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大姐嫁给了蒯琪,二姐嫁给了庞山民,这样一来,诸葛亮就跟荆州的黄、蔡、庞、蒯等世家大族拉上了关系。

就这样,一个外来且没落的世家子,逐渐变成了隐居隆中的高士。“水镜先生”誉他为“卧龙”,徐庶将他推荐给刘备等等。

不提诸葛亮自身的才华,至少诸葛亮在发迹之前走的“捷径”确实是联姻。

如果说对于诸葛亮发迹之前的“捷径”有待商榷,那么“终南捷径”了?

《新唐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什么意思了?

意思是说唐睿宗召司马承祯入京,司马承祯在返回时,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此山中大有嘉处,没必要去远地。”司马承祯徐徐说道:“以我看来,这不过是仕宦的捷径罢了。”

因为卢藏用在考取进士后,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征用。唐中宗时期,他果然被授予官职,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

对于这位被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的卢藏用, 他的发迹“捷径”被称作——终南捷径。

从资料上看,卢藏用出身大族,家族中又世代为官,虽然他本人以文辞才学著称,可他考中进士后却不被上司赏识,所以得不到升迁。

对于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有心仕途的人来说,也许像“终南捷径”这种自命清高,故弄玄虚的手段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说完了联姻,说完了“炒作”,再来说一说严嵩、和珅。因为他们走的“捷径”可称为“简在帝心”。

熟悉明朝嘉靖皇帝的人都知道,这位皇帝爱好修道,而严嵩是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再任的内阁首辅,其专擅国政长达十五年之久。

《明史》称严嵩是“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嘉靖皇帝是爱好修道不假,可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严嵩的所作所为其实瞒不过他。

但他又却不着急处置严嵩,其原因就在于严嵩跟他“合的来”。

比如嘉靖帝有一次召见严嵩,问他:“惟中,五帝不来怎么办?”

从字面上来看,嘉靖皇帝肯定不是问自己的五弟来不来,但嘉靖皇帝是口述,所以肯定有人会误解,心里会想:到底是五弟了?还是上古时期的五位人族先贤(五帝:黄帝、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了?

一旦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势必会让嘉靖帝不喜。

而严嵩内心的想法是:皇帝问的必然是天上的五方大帝,因为嘉靖坚信正是因为他虔诚供奉这五方天帝,才护佑着他的江山社稷。五帝不来?莫非是皇帝修道出了什么岔子?

于是他连忙摆出惶恐的样子,跪地叩首道:“臣等无能,使天帝与君父忧扰,实在是天大的罪过,请陛下降罪于臣,以消天帝之怒。”

你看,严嵩能揣摩出嘉靖皇帝的用意,并给深信神仙之说的嘉靖一个台阶下。你说嘉靖帝会怎么看待严嵩了?

或许严嵩只要不触犯皇权的根本利益,并能一直和嘉靖皇帝“合的来”,自然也就不会倒台。

关于和珅,他的成长之路,可谓是一条“捷径”接着一条“捷径”。

他幼年时父母身故,和弟弟过的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好在和珅的父亲在临走前给他们兄弟二人安排了一条“捷径”,在乾隆二十五年,他们兄弟两被选入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是当时最好的学校,里面的学生皆是达官贵人的子弟,和珅在他们眼里属于没落家族的子弟。

既然不值得结交,那么,有的自然是戏弄和刁难。

和珅对此的做法是,一边忍受着戏弄和刁难,一边品学兼优,给人一种敏而好学、老成稳重的感觉。

正因为他的坚持,他十八岁那年,被当时的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英廉看中,招他为外孙女婿。

由此打开仕途之路的和珅,首任三等鸾仪侍卫,其官职虽小,但好在可随侍圣驾。

一日乾隆皇帝与文武官员巡视清漪园,批阅奏折时随口说了句: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随行官员无一人可以答出,唯有和珅答道: “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一个低阶侍卫,居然也懂圣人之言,这就让乾隆皇帝产生了兴趣。在随后的考验中,和珅没有让他失望。

于是,和珅由此开启了他的平步青云之路。细数之下,和珅的成长之路不正是一条“捷径”接着一条“捷径”吗?

有关于古代大人物的“捷径”其实还有很多。可能这些“捷径”不适用于现代生活,但并不妨碍我们有个大概的了解。

而我的本意也不是要大家去走“捷径”,而是要让大家明白,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所有正确的坚持和努力必然会有回报。

就好比诸葛亮,他虽自比管仲、乐毅,但《隆中对》是他真才实学的写照。像卢藏用,《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捷径”是路的一种,但路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去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