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知如何选择时,遵循你的内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文/爱学习的飞哥

‖飞哥有话说,专注于探求大学生学习、读书、生活那些事。

1

当你无法选择的时候,有一个思路就是:听听我们的内心。

“老师,我该选择哪一个男生作为男朋友?”一名女生这样问到了我,“他们两人各有优缺点。”

这么久以来,这是第一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在我印象中,女生选择男朋友大多数是奔着英俊潇洒型去的。然而,这位女生如此有理性,难倒了我。同时在内心暗暗惊叹:“难道工科女是这么有理性的吗?”

我先问:“你能说说你对男朋友的概念吗?”

她想了想,很大方对我说道:“就是将来要结婚那种,所以我要慎重。”

或者是我以前一直都是带文科,我很难想象这句话能出自一个学生。

我说:“既然这样,咱不去探讨这两名男生谁比谁好,咱探讨下你的内心。我问你,你期待的婚姻生活是什么样的?”

她思考了一会说:“我从来没想过要有轰轰烈烈的婚姻,我本人对那些言情的东西一直很反感,比如一些脑残剧。我希望我的婚姻可以像父母一样,平平淡淡,相互默默相守,我觉得这样很幸福。”

我飞快记住了她关于幸福的想法,说到:“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实现了你说的平平淡淡,相知相守,那么,你觉得这位男士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或者特点?”

她一边想,一边说:“首先这个人真正爱我,能够包容我,对我忠诚、不花心,而且他的想法也应该和我想的一样:觉得安安稳稳的日子才是最好的。”

我笑了笑,故意重复她所说的几个关键词:“有包容心、忠诚、不花心、价值观一致,还有吗?”

她若有所思,突然站了起来,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怎么选择了。”

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那么笃定,突然我意识到,其实她不是向我问问题的,她只是需要我给她增加几分信心。在她的内心里,早已经选好了人。

2

我们之所以会在一件事上犹豫不决,很多时候,我们只关于事件本身,忽视选择的目的:就像那位女生,如果一味在两人去比较,那她只会犹犹豫豫。只要跳出比较,从自己内心出发,才能柳暗花明。

在我以前做咨询的案例中,同学问我最多的一类问题是:毕业后,我该怎么选择:考公务员、考研还是就业?家中父母念念叨叨要考公务员,你有问过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公务员吗?或者说你觉得公务员是你想要的生活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我经常这样去反问这些同学们,因为我知道,人之所以会难以选择,是因为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内心。

只有当你决定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才能确定什么对你的生命有“价值”、什么是你“值得”做的。

我总喜欢问同学这样的问题:“当有一天,你80岁了,正好这天又是你的生日,这一天,亲朋好友,亲人都来向你贺寿,你想象一下,要你用一段话来概括你的一生,你想到什么?”

很多同学总是回答不出来,他们大多数会说:“老师,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回去思考下,我再回复你。”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问题,不是我想为难大家,而是我想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大家的“价值观”。

有了价值观,你就能找到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的最佳路径。

3

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总会很惊讶对我说:“哎呦,想不到你会当辅导员来。”我羞于与他辩护,因为这些老同学,从来就不懂我真实的内心。如果他真懂,就不会有这样的惊讶。

在大学毕业后,该做什么我是没有很大的概念的,我只知道,我不想做什么:我不想做公务员,我也不想去企业,不想被人家管着,我只希望可以自由点就行。如果还能远一步,生活尽可能单纯点。为此,我想到了创业,也想到留在高校。但创业非我所长,最后选择来到高校当一名辅导员了。

也有一些人问我:“你喜欢辅导员这个岗位吗?”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辅导员的确很忙,事情很多,但是这就是我的“价值观”:可能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我最值得做的。

我常常对他们说:“能与一群年轻的人时时刻刻的交流,还有什么其它工作可以做到呢?”

因为他们年轻,我也变得很年轻。

人的一生总是不断在做选择,一个人如何决策,就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成熟程度。我相信,你比别人成熟,是因为你在面临选择时,你能听到你的内心,表现得更加有理性。

那些永远怕冒风险,不懂取舍的,不敢行动的人,都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不知自己价值在哪?

近期热文:

如果学习效率低,请看: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如果你也面临毕业,请看: 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当你迷茫时候,请看: 在这个时代,什么样的成长方式最有效

如果你不知怎么选择要不要考研,请看: 你知道你为什么要考研吗?

如果你做事总是坚持不了,请看: 我终于知道有些人为什么坚持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