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支气管炎临床常用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中药的花类药有个规律,性质大多是偏“升散”的。比如辛夷是玉兰花的花苞,辛温通窍,主升;红花活血,偏散。而旋覆花是花类中药里为数不多的偏沉降的药。所谓“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

旋覆花化降气痰、降逆止呕,是 肺气逆、胃气逆常用药 。肺气主降,肺气逆常见 咳喘 ;胃气主降,胃气逆常见 呕吐、恶心,反酸、嗳气 等。

胃气逆在现代医学中有个很常见的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 ,主要症状是常常 反酸,呕吐酸水,上腹或者胸腔内有烧灼感(烧心),嗳气(打嗝),严重的甚至有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这个病我之前写过,详见文章底部相关链接)

在临床上,有个反流性食管炎常用方,叫做旋覆代赭汤,后面会具体讲到。

1、降肺气——咳喘痰多

旋覆花降肺气,可以化痰、下气,从而平咳喘。

2、降胃气——胃胀满、胃气上逆、呕吐反酸

旋覆花降胃气,可化痰消痞。 胃痞(音pǐ),是一种中医疾病名,指的是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食物停滞在胃中不下,或是有胀满的感觉。 旋覆花是胃痞的常用药。

临床常以旋覆代赭汤用于 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幽门梗阻等属于虚证兼有痰湿 者。

3、头晕、头胀、目胀

旋覆花善降气化痰,对于风湿痰饮上攻头目,导致 头晕、目眩、头胀、目胀 ,也可用。如《本草汇言》中医旋覆花配天麻、甘菊花,用于此类病症。

4、风火牙痛

《滇南本草》记载,旋覆花可用于风火所致牙痛,研细粉末,搽于牙上,待停留一段时间,漱口吐出,可止痛。

5、胸胁痛

旋覆花化痰是指的中医中广义的“痰证”,指的是水液代谢、输化功能失常,停留体内某一部位的病理产物。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痰的生成多与这二脏有关。

痰饮停留胸胁,导致胸痛牵连两胁(两肋骨处)痛(位置见图片),可用旋覆花配香附,如《温病条辨》香附旋覆花汤。

6、乳腺疾病

《滇南本草》方,以旋覆花配蒲公英、甘草、青皮、白芷,用于乳岩(中医病名,类似于乳腺癌)、乳痈(中医病名,类似于急性乳腺炎)。

1、保护支气管

旋覆花的黄酮类成分对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保护作用,水提取物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临床曾以旋覆花配百部、黄芪、地龙,制成浸膏片,用于慢性气管炎。[新中医,1982,(2):22]

2、抑菌

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

3、增进消化

提取物咖啡酸以及绿原酸口服后,可增加人胃酸的分泌量,增加胆汁分泌,绿原酸可增加小肠的蠕动,从而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4、辅助用于乙型肝炎

现代临床曾以旋覆花汤用于乙型肝炎,对HBsAg指标由阳转阴有一定辅助效果。[黑龙江中医药,1990,(3):38]

5、用于胸膜炎

以旋覆花、茜草、当归、泽泻组成复方,用于肋间神经痛、胸膜粘连、肝炎后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新中医,1989,24(4):22]

6、用于眩晕呕吐

以旋覆代赭汤用于眩晕呕吐,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胸部痞满、呕吐恶心、口吐白沫或清水,脉弦缓或弦滑,舌苔薄白。包含的疾病有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梅尼埃综合征、癔症、脑膜炎后遗症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浙江中医杂志,1966,9(7):311]

#哆咖医生超能团#

1、旋覆花有绒毛,容易刺激咽喉作痒,导致呛咳、呕吐,所以应用 布包包煎

2、 阴虚咳嗽,津液亏虚燥咳,慎用旋覆花。

3、临床用旋覆花有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现象,表现为发热、恶心、全身丘疹、瘙痒、胃部不适、呕吐、腹泻等,医生和患者应注意,遇到过敏时应及时调整药方。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妇人良方》《证类活人书》《滇南本草》《中华临床中药学》

相关阅读:

有一种病最忌口吃甜食,你知道是什么吗?

慢性胃炎、胃胀、反酸、打嗝频繁,问题可能出在一个「门」松了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大家一起长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