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供与差供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7

一、单位经费来源不同。

1、事业全供的工资和福利其经费由国家拨付。经费由国家全额拨付

2、差供单位是财政负担该单位工资的60%---80%,其余部分由该事业单位自行筹集。

二、经营性收入不同。

1、财政全供只能由财政拨款,无经营性收入。

2、财政差供除了财政拨款,还可以由该事业单位自行筹集工资。单位本身有执法权或收费权的差供单位,按照财政返还制度会有更丰厚的收入。

三、社会功能分类不同。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属于一类事业单位。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差供拨款事业单位属于二类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扩展资料:

全额供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文化中心、农业局下属的森防管理事业单位、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维护管理的如园林处、公园、绿化站、城肥所、环卫处、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对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供事业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财政差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类事业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