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经济政策下的抚州纺织服装业】 抚州海西综合物流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2
  纺织服装业是抚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务院大力发展海西经济区域的背景下,规划发展好这一产业,对整个抚州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抚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并就提升其竞争力给出了相关建议。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for the economy of the Fuzhou City. In the concept of developing the economy of the western area of Taiwan Strait, how to develop the industry would advance the economy of the Fuzhou City greatly. The garment industry actuality of Fuzhou City was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vided.
  
  纺织服装业是抚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曾明确提出要扶持纺织业等支柱产业逐步壮大。2009年5月14日,政府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发挥闽浙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这都为抚州市的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纺织服装业在抚州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抚州市位于江西东部,辖 10 县 1 区和 1 个经济开发区。在所辖区域中,除了临川区和金巢经济开发区外,南城、黎川、金溪、崇仁和东乡等 7 个县都以纺织服装业作为支柱产业。2007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类企业 81 家,产值共计 442 176 万元。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共 552 家,工业总产值 3 048 392 万元。无论从企业数目还是工业总产值的角度来看,纺织服装类企业都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14.5% 左右。
  
  二、抚州市纺织服装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主要活动包括原料生产加工、成衣制造和产品销售,同时还需要技术、人力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等辅助要素作为支撑。原材料生产加工与当地自然条件关系密切,而成衣制造、产品销售以及相应的辅助要素则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关。
  1.原材料生产和加工
  2007年,抚州市棉花产量达 7 398 t,蚕茧产量达 1 785 t。从生产区域来看,每种原材料的生产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县。全市棉花的平均产量是 1.53 t/公顷(表 1),其中南城的棉花平均产量约为宜黄的 4 倍,差异显著;全市蚕茧生产区域的平均生产率是 0.52 t/公顷,生产率最低的是金溪,桑园面积为 1 342 公顷,比东乡的 1 206 公顷还多 10%,但生产蚕茧还不足金溪的一半。生产率最高的是南丰,虽然只有 2 公顷桑园,产量却达到 6 t。总体来说,棉花和蚕茧的各生产区域的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
  
  从产地分布中可见,主产蚕茧的东乡、金溪、乐安与主产棉花的临川、崇仁、南城各成三足鼎立之势,棉花主产区较蚕茧主产区更为集中。其中,蚕茧的主要产区乐安、东乡也是主要的加工地点,加工地点与高产区基本吻合,全市 80% 左右的蚕丝都产自这两个县。
  2007年,抚州市共产棉布 9 434 万m,其中南丰生产 119 万m,金溪 970 万m,临川 8 346 万m。棉花高产地崇仁在棉布加工方面未能占据一席之地,未能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2.抚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分析
  价值的增加和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如果将抚州市的纺织服装业看作一个整体,若想增加整体的价值,必须设法增加“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的附加值,进而促进产业进步。笔者已经分析了纺织服装业中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接下来选取在国内纺织服装业有着显著地位且同属于海西经济区域的石狮市,借鉴其发展经验,分析抚州市纺织服装业的成衣制造和市场营销等其他环节。
  历经 20 多年的发展,石狮市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个庞大的服装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主要的纺织面料集散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染整基地。成衣加工所需的拉链、商标、衬布等辅料都可以在当地进行生产和配套销售。而且,成衣生产在全市范围内存在明确的市场划分,相对专业的分工,既便于相互协助,又避免了整个市场的恶性竞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和专业生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目前,石狮市已经拥有富贵鸟和七匹狼等自有品牌。2008年,石狮市有纺织企业 844 家,服装业 5 030 家,纺织服装业产值共计为 2 420 742.98 万元,占总产值的 49.44%。相形之下,抚州市2007年全市服装总产量 5 083 万件已算可观,但和石狮市年产 2 亿多件(套)相比,还相差甚远。
  一般来说,规模经济的存在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如果行业内存在规模经济,将迫使新入企业选择较大规模进行生产。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抚州大多数纺织服装类的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品成本偏高,缺乏竞争力,必然会削弱抚州纺织服装类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行业利润率,难以引入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导致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这又会进一步加剧利润率的降低。
  此外,产品较低的科技含量造成进入壁垒低。如此恶性循环,使产品缺乏特色,产业整体竞争力降低。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发挥产业集群优势,通过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进而降低成本。但抚州多数企业都各自为战,分散在全市各区县,不能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目前除金巢开发区存在以明恒纺织、华艺服饰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群外,大多数企业没有明显的分工合作,难以体现出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不论是面辅料的生产,染印、成衣加工,都难见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从市场销售来看,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更主要的是主体市场的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整个市场销售仍处于初始分散经营阶段,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缺乏现代商业基础要素。在全市的亿元商品市场中,共有豪德贸易广场、江西轻纺城等 5 个拥有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销售店铺的销售市场,共计摊位 892 个,2007年总成交额 18 674 万元。这与石狮 18 条服装商业街和 8 座专业市场,120 亿的年销售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资金和人才瓶颈
  经济发展的两大要素是资金和劳动力。产业升级和市场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目前,抚州市纺织服装业的资金额并不充裕。抚州市外来资金主要源于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四个区域。2007年,纺织服装业共计使用资金 127 065 万元。这远不能与石狮市在海西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上累计 70 多亿的成交额相比,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也因资金的缺乏而难有提高。
  从劳动力供给来说,抚州市作为内陆城市,并不缺乏普通劳动力。但是纺织服装业急需的高端设计人才,则相当匮乏。在纺织服装业的整个“价值链”中,服装设计是最容易产生高附加值的环节。在石狮,大部分骨干服装企业都建立了产品开发设计室和服装资讯馆,某些企业还高薪聘请了全国知名设计师作为公司首席设计师。抚州的纺织服装类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困难,难以吸引和利用高层次人才,在生产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智力支持和保证。
  
  三、提升抚州市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针对抚州纺织服装业现状,结合海西经济区域的特殊性,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提高原材料生产率,就地就近进行加工
  《意见》中提到,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抚州的具体情况,可从提高原材料生产率和降低加工成本方面着手。首先应重点帮扶原料产量大户,加强各县区种植养殖生产的交流学习,努力推广先进种植养殖技术,促进棉花蚕茧等纺织原料的增产增收。其次应大力扶持资源产地的加工业,从原料本身出发,应用本身的资源优势,就地就近进行加工。这样有助于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种植养殖户,便于生产调整。同时,还可以节省异地加工费用,降低加工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就业。
  2.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在全市范围内重新规划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发展,从产业划分、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等方面进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大力扶持纺织服装类龙头企业,将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辐射到其他中小企业。鼓励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整合资源配置;鼓励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园区。对于各区县的工业园区,应积极规划引导企业在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注意市场划分,促进相互协作,避免彼此的恶性竞争。在技术方面,应鼓励各企业更新现有技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3.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促进企业对外交流
  从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意见》中提到将构建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这将为抚州市对外交流提供极大便利。抚州市政府可牵头引导抚州本土纺织服装类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经济共同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为纺织服装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软硬件支持。从抚州市对外引资的数据看来,福建省是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根据《意见》,将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抚州市政府应充分利用发展海西经济区域的契机,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和交流,努力为企业提供和创造融资机会,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纺织行业装备水平。在人才方面,政府可用技术支持的方式,聘请、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对于有条件引进人才的企业,政府可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优惠,帮助企业降低引进成本。企业自身也可以和各专业院校合作,通过委派员工深造学习,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获得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陈晓悦,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36 � 43.
  [2] 抚州市统计局. 抚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年[R]. 2007:195 � 218.
  [3] 董伟文. 浅析中小出口服装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 江苏纺织,2003(10):15 � 16.
  [4] 陈郁文. 2005年后全球纺织品和服装产业展望[J]. 中国纺织,2004 (1):124 � 12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