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11–刻骨铭心的殷墟甲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娓娓道来的,正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九组展品中的——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它带给我们又一次震撼,以及雾里看花的神奇。

殷墟遗址

郭沫若曾经感叹:“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殷是商代后期的别称,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距今有3300多年的历史。

据乾坤角、蓝昕编著的《商代都城:殷墟》叙述,商代从盘庚至帝纣,在此建都达273年,是我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都城。总面积24平方公里。周灭殷后,纣王的儿子武庚曾被封于此,后来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沦为废墟,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006年7月,殷墟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的第33项世界遗产。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而甲骨文主要是指的殷墟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或“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主要选材于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其用途主要是占卜和记录。占卜前,甲骨的背面要先挖或钻一些小坑,现代的甲骨学家们叫它们 “钻凿” 。占卜时,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叫做“兆。” 兆的形状是判断吉凶的依据。

刻字甲骨至今已发现十五万四千件,其中单篇文章最长的有一百多个字。

目前已发掘的甲骨中,包括四千多个文字图形, 已识别出来的有1500多字, 包含大量的象形、会意、形声字等,与现代汉字的构字方法基本一致,可以说是汉字的鼻祖。

这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但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风俗等社会生活内容,还涉猎天文、历法、医药等科技信息。

这些文字,为现代学者研究古代文明,尤其是商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甲骨文和古埃及纸草文字、巴比伦泥版文字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并称“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它三种文字都已断层,只有甲骨文得到了发展。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2005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出土时下部已经残缺,上面只留有16个嵌着绿松石的文字。

这是我国博物馆现存唯一一件文字镶绿松石的甲骨 。

这片甲骨记载了某年壬午日,商王在召塞巡游,为了田猎进入麦山之麓,捕获了一只野牛的故事。

“田猎好比当时的军事演习,是重要的仪式,野牛体型巨大,难于捕获,为了纪念这次田猎,王将此事刻在野牛的肋骨上,并嵌入象征王权礼器的绿松石,彰显权威。”

关于这件甲骨,除了纪录片中介绍的,能查到的资料极少,至于绿松石的作用或意义,搜狐网一则消息提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员冯时推测,绿松石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它本身就有阴阳的属性——属阳,而此前的一些研究发现,甲骨一般使用的是雌性的龟甲,属阴。这也许代表着阴阳协调的意思。

殷墟甲骨数量巨大,但因腐蚀或残破的原因,多是碎片,虽因其珍贵带给我们震撼与惊喜,却也给了我们无法完整解读的神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