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影视作品中对历史的篡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3
恶搞全称为恶劣的搞笑,它最初起源于日本游戏界,指的是将一个主题通过二次创作来建构出搞笑和讽刺效果的手法,属于亚文化的一部分。后通过网络传播到中国,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恶搞文化成为了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流行文化。在影视作品中,恶搞元素也屡见不鲜。近年来,对于一些历史改编影视作品,恶搞元素的出现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将从历史改编影视作品中恶搞元素出现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历史改编作品中的恶搞元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恶搞元素出现的原因1.影视作品创作的需要影视作品自身就具有娱乐性的属性,恶搞元素的加入能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从而丰富作品的内容。对于一些历史改编的作品来讲,很多历史事件发生年代久远,抑或是事件本身比较简单,过分真实直白地表现反而会降低作品吸引力。加入适当的恶搞元素,将严肃的历史适当通俗化,能够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增强观看者的代入感。2.文化受众的浮躁心理与文化产业商业化的相互作用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能接触到的信息内容呈指数增长,这也导致了人们浮躁心理的产生:比起冗长,严肃,深刻的内容,短小,幽默且易于理解的作品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商业化使得创作者更加重视作品带来的后期收益,要想从同类的大量作品中脱颖而出,制造噱头吸引眼球成了多数创作者的选择。加入恶搞的元素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对于创作者来讲也是相对简单且有效的手段。二、恶搞元素所带来的影响1.对观者了解历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观众被影视作品的内容所吸引后,很有可能去进一步去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以今年爆红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为例,故事以乾隆年代的后宫间的明争暗斗为主题,在历史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架空,搞笑等符合现代感的改编。观众除了关注电视剧本身的剧情以外,还更有兴趣去了解与剧情相关的历史事件。由于故事发生在故宫,更是出现了“延禧攻略故宫游览路线”等宣传。由此可见,改编的影视作品能够作为一个契机,促使大家去了解真实的历史。2、歪曲历史,错误引导观看者不可否认的是,受创作者改编能力的限制,抑或是为了单纯迎合观众而刻意制造噱头,恶搞元素的加入很容易歪曲历史,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从而误导观看者。如近年来备受争议抗日神剧,为了让观众们“看得爽”,情节完全脱离现实,违反史实。这种无限制的夸大和戏说,也许暂时性的满足了观众的眼球,但作品中传达出的错误的价值观,对观看者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三、如何正确应对历史改编影视中的恶搞元素?1、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要“严肃”-认同恶搞元素的合理性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观看者。而文化本身不一定需要具有深刻性和教育性,它也可以单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存在。在高压力快生活节奏的当下,恶搞类的作品为观看者提供了宣泄压力的通道,有利于改善观看者的情绪。因此,只要恶搞的作品不违背主流价值观,把握好底线,其存在就是具有合理性的。2、改善文化产业的浮躁之风-创作者应把握好恶搞的“底线”过分追求商业效应,制造噱头,导致影视作品中的恶搞元素大多低俗,浅薄。这也是历史类影视剧中的恶搞手法备受诟病的最主要原因。内容是衡量一个作品好与坏的最根本因素,政府以及社会要大力激励文化创作,使创作者除了考量商业性外,更关注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价值,形成“内容至上”的创作环境,扭转文化产业的浮躁风气。当“恶搞”单纯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非单纯取悦受众而存在时,它就会变成一种合理的艺术形式。3、加强历史观和价值观教育-文化受众应有相应判断力和欣赏力除了要从创作者角度提升作品的质量以外,文化受众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欣赏力。一方面,文化受众要具有有分辨作品好坏的能力,即使作品的传达的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不符,也能够做出判断并且不受其影响。另一方面,文化受众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除了追求通俗文化,快餐文化以外,还要有欣赏严肃文化的能力。文化受众能力的提高最终也会促进整个文化创作环境的改善。来源:高考·下 2019年01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