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III的制造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为了解决制造难度小和保障成功性。军方将实行了“自主开发”和“引进+联合开发”两条腿走路的万全之策。当时在中国多个机构有多个可行性方案正在紧张进行。时逢中国意外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获得很多正在寻找饭碗的航空专家。其中有前苏联时期下马的T-4MS轰炸机开发人员和参加研制SU-34歼击轰炸机的人员。拿出了较为可行的“T-4MS缩小型”方案和“SU-34放大型”方案。
T-4MS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而SU-34又是“苏霍伊设计局”在SU-27基础上开发(并由SU-32FN改进而来)的一种重型歼击-轰炸机。中国军方看中了SU-34的先进的突防和生存能力,又看中了T-4MS的远程作战能力和巨大的载弹能力。最终选择了取长补短的“T-4MS+SU-34二者结合型”方案。其研发代号为FB-2000型。
由于美国和俄罗斯将未来战机的方向确定为具有低空超音速隐形突防能力上。实际上已经解密和放弃(减少生产数量)现已公布的美国F-22和俄罗斯的SU-34及S-37等战机.再加上当时俄罗斯在国内经济濒临破产的情况下,为了渡过暂时的难关,俄罗斯希望加入中国新一代FB-2000的开发项目中。由于这两款机均是由苏霍伊设计局开发的,再加上T-4MS和SU-34的样机保存完好,特别是在发动机和火控系统方面中国也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的突破。为了确保FB-2000的成功性,中国同俄罗斯(包括部分乌克兰机构)经过多年艰苦谈判,在中俄最高领导的干预下,达成了联合开发FB-2000的合作协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