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修路标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6
1. 土地平整工程:耕地集中,农田表面平整,耕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达到60cm以上,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田地规格和平整度符合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
2. 灌排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灌排体系,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完善灌排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农田面积比例不低于90%,排水标准应不低于每十年一次。
3. 田间道路工程:建设田间道路系统,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安全便捷的生活需求,平原地区道路可达性不低于95%,丘陵地区不低于80%。
4. 农田保护:预防和减少农田自然灾害,保护农作物生产。
5. 生态环境维护工程: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坚持规划引导、因地制宜、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农民主体地位、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等五点要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水资源有保障、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