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牌设计应该注意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09
发布时间:2013-03-15 新闻来源:兴传祥广告上一篇:公交候车亭实际运用下一篇:广告灯箱装饰了城市的美 一、关于公交站牌 “公交站牌”是一种俗称,并未有严格的定义,在各项交通法规中,也并未有详细的描述和专门的规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设计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公交站牌的设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可以这样认为,“公交站牌”是一种分布于各个公共交通线路站点的,向公交乘客提供、传达公共交通车辆相关信息的或长期、或临时的物质媒介。它的形状、大小、高度、材料及所承载的有效信息量都应有相应的法规。 二、关于静态 在本文论述的范围内,静态是相对于电子技术智能化的动态显示方式而言的。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智能交通信息设施的应用在大中城市似乎是一个趋势。智能交通信息有其优势,然而硬件成本、安装、运行、维护、配套设施完善、软件升级等问题成了制约其迅速普及的瓶颈。北京拥有国内面积最大和世界上最多、最复杂的公交线网,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日常路面公共交通客流量。要想一步到位地在如此多的站点安装以电子信号表达为基础的公交信息显示及查询系统,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 而静态的标识—路牌和站牌,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并仍然被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所采用,是路面交通信息传达媒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对优势显而易见:制作成本较低,便于维护和管理,占地面积小,易于被人们接受等。 三、关于信息结构 从上述对公交站牌的描述我们可以肯定,无论公交站牌的形式和种类如何,它的本质是传达给人们信息。因此,对公交站牌进行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并使人获取这些信息。公交视觉信息系统的设计有其特殊性,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必须保证信息具有快速、方便、易于常人识别等特征。 综上所述,公交站牌设计的对象是信息,而设计的最终目标则是乘客,是“人”。公交站牌的设计不能仅仅流于制作材料高档、样式色彩漂亮等表面形式,而应真正从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的信息接受过程,研究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因素,才能够确定公交站牌设计的信息容量和结构,以及图形、文字、色彩、材料设计等表象形式,达到设计改进和优化的最终目的。 四、关于心理和视觉认知过程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主要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认知过程的,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过程。一般把这一过程概括为由四种成分所组成的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1. 感知系统接受由环境提供的信息,即首先把刺激的基本特征抽取出来加以组合;2. 记忆系统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活动;3. 控制系统决定目标的先后顺序,监督当前目标的执行;4. 反应系统控制信息的输出。这个认知过程并不是按上述顺序单方向进行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着不同方式的相互作用,以保证对信息的加工、输出和反馈,沟通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可见,“看”是一个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脑以并行的方式对景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反应,并以经验为指导,把这些特征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看”,涉及大脑中的某些主动过程,它使景物明晰的、多层次的、符号化的得以解释。 认知和视觉的生理及心理学解释过于抽象。而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角色设定,将“他”的认知过程进行演绎,截取每个阶段“他”需要的信息片段,综合并加以整理,梳理出整个信息接受和反应过程的脉络,进一步归纳组合,弄清楚信息和反应的逻辑关系,得出最优化的信息结构。再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在乘坐公交车行为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确定线路走向,选择与线路走向相同(相近)的(换乘)车次,了解选定车次有关信息三个阶段,大多数乘车行为可以看成这三个阶段行为的反复。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内在逻辑顺序概括为定位、判断和选择。 定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下面要谈到的引入图表设计的重要依据,即在公交站牌设计里适当运用图表设计。在判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图形化设计语言或是国际通用图形符号及标志,以达到快速、直观的信息传达效果。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则要求设计传达信息清晰、准确,图形、色彩、文字选用恰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路面公交视觉信息系统研究列为长期课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