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14
流感名称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
  H1N1流感病毒里的H代表红细胞凝集素,共有1-15个类型,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共有1-9种类型,“猪流感”病毒H和N均是1型,因此称为H1N1。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中国卫生部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
  甲型H1N1流感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愈! [编辑本段]名称之更改  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这一词语。
   更改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我国卫生部公告中则将这一疾病称为“甲型H1N1流感”。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维中5月1日时告诉媒体,“甲型”即“A型”,我国这一名称与国际的名称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按国内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
  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H1N1已经可以传染给猪等动物。 世卫组织宣布从4月30日起,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而非“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世卫组织发言人汤普森说,之所以更改当前疫情的叫法,是因为“猪流感”一词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吃猪肉会传染,农业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就此表达关切。 [编辑本段]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透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因此尽量不要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如果接触带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后又触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也会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久一些。
  甲流的高危人群:
  天津的王胜军医生写给世卫组织和中国卫生部的一封感喟的建议:
  前世界各国感染甲型H1N1流感人数在快速增加,中国感染人数也已达几万人。世界各国的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数也再相应增加,这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大规模爆发之前,特建议对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和死亡者进行MHC (HLA)—抗原分型测定。本项建议不涉及MHC(HLA)的重要作用,只提示MHC(HLA)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MHC(HLA)重要生物学意义——重要的是环境改变或某些疾病流行时总能有一部分个体因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生存下来,保证种群不致灭绝。显然MHC多态性的产生能造就遗传易感性各不相同的个体。此一时,某一部分个体生存力较强;彼一时,另一部分个体适应性好,从而在群体水平赋予物种极大的应变能力,已对付多变的环境条件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这是MHC生物学功能的真正体现,是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果本项建议—重症患者和死亡者MHC(HLA)抗原分型的测定结果,与特定MHC(HLA)型别有关(规律性),说明甲型H1N1流感与特定MHC型别的人群遗传易感性相关。
  结论:
  1、提示在全球在中国对这部分特定人群(注:根据组织相容性一般来讲:同卵孪生——异卵孪生——兄弟姐妹——父母子女——血缘亲属——无血缘关系者),在预防和治疗上应给予特殊关注和重点保护。
  2、在面对致死性特别是呼吸系统急性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突发事件时,会有的放矢的积累防治经验,为面对未来更严重的挑战,获取相应科学技术资料打基础。
  3、目前未见任何有关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和死亡者,与MHC(HLA)抗原分型等遗传易感性相关的科研报道,我认为对待这类急性传染病引起的突发事件,也必须事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最后委托卫生部将本建议提交给世卫组织。
  以下网文均在中国医师协会网——医学快讯发表
  1、《最重大抗病毒创意》
  2、《给卫生部一封重要公开信》
  3、《生命科学中的一种“离经叛道”的新思维模式,近三万字》
  4、《质疑与创新——抗癌与事物的两面性》 [编辑本段]病毒特征  甲型H1N1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其遗传物质为RN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对于这些亚型的不同命名,来自于H和N的不同。
  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H是红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N是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即使是同一种甲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
  造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就是一种H1N1病毒。1918年以后,H1N1在人群与猪群中分别进化,可分别称之为人H1N1和猪H1N1。而此次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猪H1N1病毒的关系最为密切。
  甲流未变异
  专家余宏杰表示,因甲流病毒本身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没有发生改变,病毒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换句话说,如果人得了之后,能够对这个病毒产生特异性的免疫抗体、免疫保护的话,从理论上讲是不会再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