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的军事决策和政治抉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结束,苏军虽胜,但亟需修整,无力继续反攻;德军虽败,也未全线崩溃,同苏军相比总兵力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苏德双方都在加紧准备,以夺取下一阶段的战略主动权。 1942年夏季,德军开始了第二次夏季进攻。希特勒决定集中精力于南线,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斯大林格勒,另一路指向高加索。 一. 关键的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西岸,顿河以东,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上的重要港口和南北铁路交通的枢纽,也是苏联南部的工业重心,城市居民约有60万人。该市的西面和南面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富饶辽阔的顿河流域、库班河流域和南高加索地区。 因此,德军一旦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就等于切断了苏联中央与南方重要经济区高加索的直接联系,从而占据巴库的石油和库班的粮食,实现以战养战、节约国内军事开支的目的。 此外,斯大林格勒临近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山脉,德军得以沿着伏尔加河北上重回莫斯科;或由高加索山脉南下,切断英美经伊朗向苏联输送物资的供应线;还可进一步侵占中东、印度洋等地区,打开德日联系新通道。斯大林格勒的重要位置,使其成为东线战局成败的关键,苏德双方在此激烈争夺已成必然。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签署了第41号作战令:「 ”一俟天气和地面条件好转——一切可用的军队将集中到南翼的主要战线,其目的是在顿河边消灭敌人,以夺取高加索油田和进入高加索山区的隘口。”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发动前,希特勒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说:「 ”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高加索地区的重要石油产地)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二. 德军前期的「 ”高歌猛进” 1942年7月中旬德军抵达距斯大林格勒仅60公里的顿河河畔,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7月17日至11月18日是苏军防御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2月2日是苏军的反攻阶段。 战役之初,德军精锐部队第6集团军以27万兵力,在1200架飞机的配合下发动进攻,遭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7月23日德军5个师进攻苏军第62集团军的右翼。经过3天激战,德军突破防线,苏军第62集团军的两翼陷入包围。 7月25日,另一支德军对苏军第64集团军的右翼发动突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苏军被迫撤守到顿河东岸建立新的防线。 7月28日,斯大林发布第227号命令:「 ”现在是结束退却的时候了,寸步不让!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号召。必须顽强地保卫每一个阵地、每一米苏联领土,直到最后一滴血。”斯大林还下令建立了阻截队,放在不坚定的部队后面,把惊慌失措者和胆小者就地枪毙。 7月31日,希特勒将德国第4坦克集团军从高加索方面调回,配合德国第6集团军,从顿河西岸发动攻势。 8月5—10日在阿布加涅罗沃——普罗道维托耶一线,崔可夫中将指挥的苏军突袭集群与德国第4坦克军展开激战,德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回外围防线转入防御。与此同时,德国第6集团军与苏军第62集团军也在顿河河岸展开了持续7天的激战,德军撤回到顿河东岸。 8月23—24日,德军进行了侵苏以来第二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一昼夜出动了2000架次飞机进行狂轰滥炸。城市住宅、工厂、医院、学校遭到了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百姓惨遭杀害。市区一片废墟,硝烟弥漫,伏尔加河岸边的油库也中弹起火,全市变成一片火海。 9月13日,17万德军在近500辆坦克和1700门火炮的掩护下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区,向苏军第62集团军防守的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发起攻势。9月14日德军投入6个师,在几百架飞机的支援下突破苏军防线,占领了火车站,将苏军第62集团军逼退到伏尔加河河岸。自此苏德双方短兵相接,开始展开反复惨烈的市区争夺战。 例如在马马耶夫高地和一号火车站附近展开的激战中,仅仅一星期,车站就易手了13次。又如仅凭巴普洛夫中士等24名战士在一栋楼房里,就顶住了一个师的德军在58天内的反复冲击并成功守住了大楼。 在贴身肉搏中,德军占优势的飞机大炮都派不上用场,守军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了困境。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到:「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三. 苏军反击的「 ”厚积爆发” 11月,严寒的冬季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军陷入了饥寒交迫之中,战斗力一天天地衰弱下去。高加索方面德军的攻势也因兵力不足被阻止,希特勒既没有拿下斯大林格勒,又没有占领高加索,反而因兵力分散而捉襟见肘,不得不把斯大林格勒战线侧翼交给战斗力不如德军的意(意大利)、罗(罗马尼亚)、匈(匈牙利)等国的军队去掩护,暴露出自己的薄弱点,战场形式逐渐开始变化。 相较于德军的疲软无力,苏军可谓是蓄势待发已久——天王星行动。早在鏖战正激的9月1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开始考虑抓住战机反攻歼敌的设想。此后,苏联方面开始隐秘地调集了约110万兵力、近1500辆坦克、15000多门火炮和1350架飞机。经过周密的准备,11月19日,苏军发起反攻,从南北两侧进行强大的钳形攻势,包围了德军约30万人。 在击退德方援军后,苏军再次发起进攻。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弹尽粮绝的德军处于死亡的恐惧之中。德军司令保卢斯在笔记中写到:「 ”解围的希望破灭了,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多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苏联的强大反攻打的德军晕头转向。希特勒一面致电命令被包围的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稳住防线,一面急忙从各地战场上收罗一些兵力,组成「 ”顿河”集团军,并调派曼斯坦元帅担任指挥,准备解救德国第6集团军。 12月12日德国援军向斯大林格勒猛冲,12月19日,曼斯坦领导的德军突破重重阻截抵达梅什科瓦河,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40公里。曼斯坦随即命令保卢斯向西南突围,但是被围德军已经精疲力竭,需要准备几天才能突围。而此时苏军已经突破意大利军的防线,挥师南下直插曼斯坦军队的后方,曼斯坦为求自保不得不向南撤退,同时电告保卢斯停止突围,被围困的德军成了瓮中之鳖。 向较于外部苏军的围堵,内部的资源短缺对德军而言更为致命。被围困的30万德军每天需要750吨给养物资,但是德国空军每天只能送来100吨。因此,德军很快就出现了饥荒、弹药缺乏等状况。包围圈逐渐缩小,德军伤亡与日俱增,伤员得不到救治奄奄一息,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冻死。 挣扎到1943年初,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片面包,喝的是雪水,每人每天只30发子弹,坦克缺少燃油无法发动,大炮缺少炮弹。饥寒交迫的德军蜷缩在冰冷的战壕里,厌战情绪肆意蔓延,先后有360名德军因为拒绝作战而被处死。 1943年1月8日,苏军向德军发出要求投降的最后通牒。保卢斯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拒绝了。1月10日凌晨,苏军5000门大炮开始轰击德军,面对苏军坦克和步兵发起的攻势,德军全线狼狈撤退,阵地在6天内缩小了一半。此后苏军再次建议德军投降又被保卢斯拒绝。 1月22日苏军发起全线进攻,经过4天激战推进了十多公里。1月24日,保卢斯向希特勒哭诉:「 ”部队已经弹尽粮绝……继续抵抗已无意义。崩溃在所难免。部队请求立即允许投降,以挽救残部生命。”但是希特勒仍旧斩钉截铁的回答说:「 ”不许投降!死守阵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当日,为了 *** 德军的继续抵抗,希特勒大肆加官进爵,提升保卢斯为元帅,其他117名军官各升一级。 然而,在强大的军事落差面前一切都变得脆弱不堪。1月27日苏军开始消灭残敌的战斗。1943年2月2日德军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 同时入侵高加索的德军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丢弃了已经占领的部分油田,仓皇撤退,希特勒的南线作战计划彻底破产。 结语 举世瞩目历时200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争中历时最长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产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致命地打击了纳粹德国,从此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德军则由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防御,一位德国历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军队所曾遭到的最大一次失败。 为此万分悲痛的希特勒在1943年2月3日宣布全国志哀4天,德国广播电视台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2章。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希特勒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坦克配合飞机的闪电战至此终结。闪电战的彻底破产,标志着德国的政治、军事生命行将结束。 参考资料 :《全球通史》 《世界现代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辉煌与黯淡:第二次世界大战指挥杰作与失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