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马坡第二小学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7
【历史沿革】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第二小学前身是马卷小学,解放前建校,1992年合并周边村小迁进现在楼址,2000年被评为顺义区完小示范校,隶属于马坡中心小学管理。2008年7月,从马坡中心小学分立,正式更名为马坡第二小学。

【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顺义城区北部,南临奥运大道白马路,东与南陈路相连,交通便利,风景秀美,社区资源丰富,是一所具有都市化气息的乡村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0237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平方米。专用教室及教育设施一应俱全。目前有18个教学班,604名学生,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其中非京籍学生占72%。教职工50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占67%。

【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若水教育

办学目标: 让学校成为师生喜欢、共进向善的精神家园。

育人目标:培养灵动儒雅、健康自信的若水少年。

“三风”建设:

学风(若水少年)—灵动儒雅,乐学善思,自主探究;

教风(若水教师)—润泽生命,乐业善教,尚学创新;

校风(若水管理)—顺势而为,让师生成为的自己。

校训:悦纳自我 包容他人 和谐共进

校徽:

彰显“上善若水”核心理念。波浪是“马”字的拼音首字母“M”变形,代表知识的海洋;涌起的水滴是“坡”字的拼音首字母“P”的变形,跃出水面代表师生不断求索、锐意进取、共同成长的象征。纯净的海洋蓝色是师生包容豁达、博大宽阔的美好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德育研究】

环境濡染——上善若水园、温情相伴园、自然生态园,师生乐享其中;棋廊、书廊、健身场,学生灵性成长;楼内外作品、室内外精彩创意,师生个性飞扬。

家校协同——育子经验集,架起沟通桥梁;家长委员会助力学校发展;亲子活动拉近心灵距离。

阵地建设——通过毕业誓师、入队仪式、红领巾广播、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发挥少先队组织思想教育作用;通过精彩六一、圆梦中秋、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孩子生活体验。

自主管理——成立“宣传、纪律、学习、卫生、体育”校班两级五委少代会,通过研讨、意见征询和培训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自行组织活动,进行自主管理德育模式实践研究。

【课程建设】

构建“灵动儒雅”课程体系:三级课程有效开发与整合,分成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两大类进行校本化研究与实施。

基础课程——以“学生有效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校本教研、科研进行有兴趣、有自主、有质疑、有生成“四有”课堂文化探究与实践。主要指国家课程。

拓展活动课程——以“学生成长需求和特长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外聘教育资源”和“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两种方式逐渐开设。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全员从参与的成长课程,即阅读、国际电影、少先队、精品诗文诵读;二是按年级推进的健体课程,即一年级快乐健身舞、二年级中华武术、三年级足球、四年级美式橄榄球、五年级篮球、六年级旱地冰球;三是双向选择的兴趣类课程,即装饰画、书法、儿童画、种养殖、朗诵与表演、儿童舞、架子鼓、中国象棋、科技制作、葫芦丝演奏、摄影、乒乓球等;四是特色课程,主要是龙舞、五虎棍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校作为做为传统文化课程传承与发扬。这些课程多数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开设,其中特色课程、健体课程也有部分融入到了体育课中。

【取得荣誉】

学校被评为区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区运会连续三年蝉联普通小学组榜首;被评为市区级书香校园;德育案例入选北京市优秀德育案例并编入丛书;少先大队被评为市级“千优带队”标兵校;被命名为市级乡村少年宫;被评为北京市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龙舞文化在农村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被确定为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子课题、水娃舞龙队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展演、在全国少年宫民间艺术表演中获金奖;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虎棍”传承我校,并在民间花会表演中获一等奖。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马卷村西

邮编:101300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话:69409805

传真:6940735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