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本精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7


【语文课件】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精要解析</


探索历史的烽烟,深入理解毛泽东笔下的战斗篇章。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消息二则》,感受那震撼人心的渡江战役。


一、历史的笔触</


毛泽东,中国革命的巨擘,他的作品《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中,两则消息如同历史的快照,记录了1949年4月的决定性时刻。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百万雄师即将横渡长江,国民党顽抗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民日报》上被揭开。


二、文字的力量</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毛泽东以“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的电头,确立了新闻的真实可信。导语简洁明快,揭示了渡江战役的惊人进展,令人屏息。新闻中,“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汇,描绘了我军摧枯拉朽的攻势,鲜明对比了敌我双方的士气。


三、精准解读</


1. 电头不仅标志来源,还传递出新闻的实时性。导语的精炼之处,是新闻的灵魂,迅速吸引读者的视线。
2. “不含”一词彰显了新闻的严谨,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
3. 毛泽东的分析,揭示了胜利背后的战略考量,彰显出我军的英勇与国民党政府的无能。
4. “不料”一词,讽刺意味中透出我军的出其不意,彰显战术胜利。
5. 动词的精准运用,如“歼灭”、“击溃”,刻画出我军的英勇与攻势如潮。


四、语言的魅力</


毛泽东的文字,既有力量又有艺术性。他善于对比、转折,用词精准,展现了新闻报道的高度和深度。


五、主题与启示</


这两则消息,不仅是历史的记事,更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展示了团结一致、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课后,让我们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胜利背后的策略与人性较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