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为师之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就在想,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秉承什么样的为师之道。说起为师之道,我们就会想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那些具有良好师德风范、人格魅力和学术品格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受用终生。

        良师都以慈母的情怀爱自己的学生。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教育。”一个成功的教师,会像哺儿育女的母亲那样,把博大的爱贯注在学生身上,那种超乎常人的细心、耐心和信心,那种善于发现儿女特长、优点的非凡的观察力,那种为学生一点一滴的微小的进步而欣喜万分、自豪不已的热情是做父母的也无法比拟的。

        母亲眼里的孩子,有的乖巧,有的聪明,有的顽皮……老师眼里的学生也是性格各异,各有所长。老师把好多精力好多爱分给了那些不让人省心的学生,有些学生成绩不好,有些学生情绪低落,有些学生思想糊涂,但他们不是差生、坏人,他们需要更多的开导,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爱。爱是生病时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的不舒服,摸一摸额头,看一看脸色,联系家长并告知,甚至在家长不在的情况下亲自带学生去看病,让学生心里无比温暖。爱是爱是辅导作业时的循循善诱,是参加比赛时的加油鼓励,是获得成功时的一次点赞,是上课走神时的提示眼神,是犯错时的谆谆教导……爱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了做人的信心。爱的力量,特别是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成为良师,必先成为慈母;要教育好学生,一定要有一片爱心。当学生感受到老师那母亲一样的关怀时,他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就会事半功倍。当学生称呼我们妈妈老师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幸福!多么自豪!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还须成为一位威严的父亲。教师要成为孩子们引以为傲的学识渊博,自律自强,勤奋上进,勇敢顽强的榜样。当学生对你的为人,对你的学识,对你的智慧,竖起大拇指由衷赞佩时,你的教育就有了希望。教师要像父亲那样成为学生强有力的保护者,保护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更重要的,教师要像父亲那样严格地要求学生,有时甚至要无情地磨砺学生,鞭策学生,严师出高徒。

        跟做一个慈母、严父相比,成为学生推心置腹的朋友,是最难做到的。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常常给学生的印象是不怒而威。在学生的眼中我成天板着个脸,让大家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师生间距离感很强。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在班会课上郑重道歉:我跟学生交谈时,在班上讲话时,不知不觉地板起面孔,这决不是冷淡大家,疏远大家,只是我总想对大家要求严格一点,做的更好。没想到让师生之间生分了。我表示一定努力克服这个弱点,改进自己。我真诚地欢迎大家跟我交朋友。同学们笑了,他们的笑声表明他们接受了我。我接着动情地说:老师和学生人格上一律平等,我决不会为了教师的尊严而牺牲学生的尊严,我要努力地理解大家,也希望大家理解老师。因为我主动地向同学们敞开心扉,许多学生都愿意跟我交心,他们中的不少人毕业之后,还跟我保持着联系,向我汇报他们的成绩,让我为他们自豪;向我倾诉他们的苦闷,让我给他们指点;有的甚至告诉我他们的小秘密,让我给他们参谋并为他们保密,他们也给我提出了不少的忠告,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怎样才能成为学生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真正地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牢记这句话,不光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人”。我想要做学生的慈母、严父、好朋友,要有爱心,要宽容,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合作精神、角色意识、尊重与关怀、开放的心态和深刻的反思,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持续的影响,让他们不枉做一回我的学生,让他们心中对“教师”这个形象留下美好的印象。

       

        有学高而无最高,学无止境;有德高而无修止,修德无境。“学高”、“德高”应成为我教师之道永恒的追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