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丧有什么讲究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人死后的停丧日期因家境不同而有长有短。除“四天接三五天埋”和极贫之家不计时日外,有七天、九天、十一天、十三天和三七、五七、七七(四十九天)种种日期,都是三日接三,出殡前一天伴宿,其中念多少棚经是随便的。早年人死后很少借庙宇移灵办事的,都是在本宅搭棚办事。人死的当天一方面准备棺殓,一方面就招棚铺搭棚。搭棚是平地立杆,顷刻便成楼台,和杠夫抬杠全是北京特有的技术。

接三
人死三朝,谓之初祭。习俗以亡人三朝必在望乡台上瞻望家中,所以三朝祭祀亡人,希望亡人尚飨,所以称“接三”。因必须送焚冥器,所以又称“送三”。接三本日,大户人家门外设对锣、对鼓或单锣、单鼓的“门吹”,另在大门设梆子(即古代的“云板”),二门设□并站立回事人员,谓之全份。另在月台旁设置“清音”一部助哀。中等人家只有门吹、清音;中等以下人家就只有门吹了。

接三焰口
北京丧事,最重接三,所以除极赤贫人家以外,小的也要来个“光头三”,大的用“音乐焰口”、“传灯焰口”、“对台焰口”等,可说无尽无休。
和尚念经放焰口,有“官经”和“音乐经”之别。官经法器没有笙管笛,只手锣手鼓,并不热闹,近年几乎都成音乐经了。焰口是瑜珈宗召魂施甘露法食的仪式,本有赈济鬼魂的意思。

伴宿
伴宿,北京俗名“坐夜”,意思是次日就要出殡,只此一日夜的厮守便要终古不能相见,所以家人要伴守一夜的,北京把伴宿看成丧事的正日,只有酬酢之心,没有哀切之意。
停丧日期长的富室巨门,伴宿前多半还念经,如只第七天念一天经,名“首七经”,有的由首七直至伴宿每天有经。念经以三天为一棚经。大富人家,每天僧、道、番、尼对台唪经。

点主
点主正名“成主”,大家族有家祠或自家安放神主的,要举行“点主”仪式,应在伴宿日举行。如在家停灵日期过长,也可择日成主,如三七、五七或吉日均无不可。成主的仪式是先期预备一个“神主匣”,请文人秀士写就“内函”,“外函”也同时写上应有的官衔,如“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赐进士出身某府君之神主”,只“主”字空着上面的一点,写成“王”字,留待点主官点主。

发引下葬
伴宿的次日就要发引出殡,所以伴宿之日要在棚中贴出“明日某刻(以辰刻为多)准时发引”的条子和大杠经过的路程单。发引之日的清晨,棚匠便来拆月台,撤灵幔,抽棚内横席,拢家伙座儿,院内顿呈一种凄凉景象。扫棺嵌棺完毕,鼓手进棚吹打,由孝子辞灵。送殡来宾陆续来到,依旧向棺叩首行礼,却多半没有鼓手伴奏。北京有“空口不送殡”之说,所以来宾必须早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