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15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对于士人,应该有一种刚强的品格,有毅力的品质,因为士人所肩负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具体而言,作为士人,一是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二是奋斗终身,死而后已。这是说,具有刚毅的品质,才能担当重大的责任,才能不畏路途遥远,才能担当仁的重任,才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才能死而后已。总之,只有具有刚毅的品质,才能担当和完成仁的重任。
作为士人,应该养成一种刚毅的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毅力、有责任,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大任。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做一个坚定的追求梦想的士人。

么士人具体指什么样的人呢?在这里,曾子所言的“士”应当是儒家之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识分子。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还只是一个群体,到了后来,士人发展成一个社会阶层。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一向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作为一个人数可观的阶层,士人不治产业。他们以学习儒家理论为工作,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进则担任各级官吏,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终极目标;退则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化百姓,影响社会。从孔子的时代起,士人就有着内圣外王的自觉,主动去承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中国士人阶层的这种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与其他社会阶层迥异,这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努力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就是儒家所说的“行仁”。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这个使命何等伟大,这个任务何等艰巨。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杰出的才能,根本担负不起或不配承担这样的重大使命。所以,曾子才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就是说,曾子认为,士人要有着弘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己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善天下。
曾子所述之士的品格,正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根基所在。尽管曾子已经故去了二千多年,但后世却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继承了这种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他们宁愿栉风沐雨,就算是为此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