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罗瓦:如何在20岁前成为数学家mathematician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这节 要说的密码学重要人物,是伽罗瓦

如果你有印象,我曾经说过,RSA加密法里用到的数学工具是群论,而伽罗瓦可以说是创造群论最重要的数学家。

虽然称他为数学家,但其实他21岁的时候就在和别人的一场枪战决斗中去世了。

这种离奇的身世,更让群论的诞生批上了浪漫的色彩。

我先来说说他的生平。

在他短短21年的生命中,只有最后5年可以算是研究数学。在此之前他还是一个孩子,跟所有孩子们一样,需要上学、放学、写作业、规律生活。但他生活的年代并不太平,想幸福快乐的做学生可不容易。

在他出生前7年;拿破仑称帝;

在他3岁的时候,拿破仑又被赶下台;

他4岁的时候,拿破仑又杀回来了;

5岁时,拿破仑终于被彻底干趴下了,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此后直到他去世,中间15年,法国老百姓一直激烈的反抗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

在他19岁的时候,终于爆发了七月革命,永久推翻了法国的专制统治,此后法国改制成了君主立宪制。

在他11岁之前,都是妈妈在家教他读书写字。到了上中学的年纪,家里特地把他送到了一个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制学校。这种学校在动乱年代其实有它的优势,就是能对学生起到保护作用,否则中学生很容易被舆论煽动起来,上街成为炮灰。

当时伽罗瓦在学校成绩非常棒,按说应该可以提前一年毕业,但校长硬是因为觉得他年龄太小,不同意。所以伽罗瓦在这所中学的最后一年,实际等于重新读了第二遍初三。

他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研究数学的,除了因为闲工夫多,还因为碰上一个好老师维纳(M. Vernier)。

法国的初中生在200年前学什么呢?其实跟我们现在学的内容差不多,像解方程,最高就解到二元一次。

但伽罗瓦早就掌握了,他在维纳的指导下开始沿着解方程这条路继续往远处走,开始看一些研究方程解的性质的著作。而这些内容,就是他作为数学家研究的唯一核心了。

不过14岁的他还远算不上数学家,还要继续念高中,高中完了还要考大学。

早早就学会了很多现代数学知识的伽罗瓦,从14岁开始就严重偏科了,所以第一次报考巴黎综合技术学院没考上。

这学校在法国就相当于清华大学之于中国,所以他复读一年重新考。这次因为老师的极力推荐,学院网开一面,对他只进行口试。可伽罗瓦因为面试官提的问题太简单,回答跳过了很多步骤,搞得面试官也听不懂,双方顿生误解,据说当时气得伽罗瓦把擦黑板的抹布扔到了面试官脸上。

自然这第二次也是没考上了,但他再也不能复读了。

因为学校有一个规定——凡是两次以上没考上的,就永不录取。最后,他只能选择考这个学院的附属师范学院。

正是在备考阶段,他做出了第一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是关于方程正整数根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群”的概念。

这里有个大的学术背景:从1500s开始,欧洲数学重新回到了古希腊年代的巅峰水平,当时一个很热门的问题就是怎么解方程。

在伽罗瓦出生前,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都纷纷出炉,也就是只要知道X^4一直到X^0之前的系数分别是什么,就可以用一个通用的公式把所有解都算出来。

像我们初中时要求背诵的x=[-b±(b^2-4ac)^(1/2)]/2a,就是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其实对应三次和四次方程都分别有,只不过因为公式太长,也就不要求我们背了。

但所有数学家全都卡在5次和更高次的方程的求根公式上了,而伽罗瓦当年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他第一步的突破,是证明了五次方程不一定都有求根公式;

第二步的突破,是分析出方程具有哪些特征时存在求根公式。

分析工具就是用他自己发明的“群”(group)这个概念,后来这种群被叫做“伽罗瓦群”。

“群”到底是什么,其实正规的讲法应该从定义说起,那就是:

满足这四条元素,可以构成一个群。

虽然这么讲起来很简单,但很难让人体会群的美妙,甚至让人觉得这样的集合并没什么特殊之处。所以我们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一下群的魅力,看群能分析什么。

群这种东西属于剥离事物表象,直达本质属性的工具。比如说,有以下3组问题,我们画一个正方体,三个问题分别是: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弱弱的,连小学生都知道,但如果你回想一下:刚刚3组问题分别出现了3组数,分别是6和4、12和2、8和3,它们的乘积是不是都是24?

你觉得这是我故意拼凑出来的巧合吗?其实不是。这个24,它是这个正方体摆放方式的总的可能性。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

我们可以这样算:第一个位置我们可以从4个小球里选任意一个放在那,所以可能性乘以4;第二个位置就只有3个小球里选了,所以可能性要乘以3;第三个位置、第四个位置,以此类推。所以,排列方式的总数是4×3×2×1=24。

那最后一个问题是:正方体的摆放的方式和小球的排列方式都是24,两个24有什么内在关联吗?

其实是有的。它们的关联就是,它们的数学结构相同。这些内容,就可以通过群论分析出来。

感受完群论的魅力,我们再来看伽罗瓦。

他当时那篇论文的命运,极为悲催。

提交给法国科学院之后,还是当时年轻有为的大数学家柯西来审稿的,可是柯西的事情太多,拖了7个月才有回信传出,柯西说自己打算在下次科学院例会上介绍伽罗瓦这篇文章的观点。可到了开会那天,柯西把所有的发言时间全都用来介绍自己的论文,伽罗瓦那篇文章压根一个字没提。

而在这7个月里,伽罗瓦也没有干等,而是把论文优化了再优化,又提交给法国科学院一次,这次审稿的人名气更大了,是傅里叶。结果论文被傅里叶拿走3个月没任何回音,在人们去问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老头已经去世了。

整整一年的等待,没有任何结果。

其实这篇文章包含的思想足够重要,但只是因为它是一个18岁的青年人写的东西,所以谁都不重视,于是这个暴躁的青年人也失去了走学术道路的最后机会。

从之前高考口试,把抹布扔到考官脸上这件事,我们就感到这年轻人脾气很大。的确如此,他的精力除了用在数学上,就用在闹革命上了。

上中学的时候,他就经常领头挑战校长,比如要求校长允许他们拿着枪在校园里进行军训,还要求校长取消每月只能外出一次的禁令。

在学校已经警告他以后,又在校刊上发表攻击校长的长文,最后真的被开除了。被开除后他马上加入了国民警卫队,后来又因为聚众闹事被拘留了几天。

和被学校开除那次一样,小小的警告非但不能让他收敛,反而会点燃这个暴躁青年的斗志。结果那次拘留刚放出来不久,他就带队参加了庆祝攻占巴士底狱40周年的武装游行。这次游行的口号,就是把当时在位的皇帝路易·飞利浦送上断头台。

这次,他又被抓了。而这次的惩罚就不是拘留几天了,而是6个月的监禁。尽管被关了监狱,他还在经常大肆宣扬把国王活埋之类的观点,所以之后6个月的刑期又加到了15个月。

而实际上,他那次牢狱之灾,只关了2个月就放出来了,剩下的在监外执行。原因不是因为他有门路,而是当时法国霍乱大流行,而且这次霍乱是人类医学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为了安全,只能把犯人疏散。伽罗瓦被送去几十公里外的康复之家监外执行。

在康复之家,伽罗瓦遇到了他的初恋斯蒂芬妮。这个姑娘是康复之家主人的女儿。

从此开始,伽罗瓦将一步步走向死亡。

这个姑娘对他的态度若即若离,时冷时热,伽罗瓦被弄得时而心灰意冷,时而热情似火。在他最后的数学草稿中,也经常能见到斯蒂芬妮的名字反复出现。而他的初恋其实身份很复杂,可能是个特务,跟伽罗瓦支持的党派有恩怨。

后来的史学家分析,伽罗瓦自己应该当时也知道这种困境,但为情所困不能从中摆脱。在1832年5月28日,他接到了一封挑战书,是以情敌的口吻来邀请伽罗瓦和他枪战的。

伽罗瓦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抓紧了5月28、29、30号这3天的时间,把自己关于群论的内容完善了出来。保留的稿件空白处,还经常能看到“我的时间不够用了”这样的短语。

30号晚上,他又写了3封遗书,其中2封留给他的共和党人,还有1封是关于群论的,留给了他的好朋友奥古斯特。

在第二天早上的枪战中,伽罗瓦输给了那个职业军人,腹部中了3弹,送到医院一天后死亡。

伽罗瓦的一生,就这样了断了。他的那位朋友奥古斯特很负责,用了几年时间整理伽罗瓦的手稿,然后一起寄给了当时法国著名数学家刘维尔(Joseph Liouville)。

刘维尔认识到这份材料的价值,又做了整理和规范化,在1846年代替伽罗瓦发表了群论的思想。

又过了10年,群论思想飞速发展,那个时候法国和德国大部分大学里,数学专业已经开始教授伽罗瓦群论的知识了。

而这个时候,法国政治局势也初步稳定了。可是那一年,伽罗瓦已经去世24年了。

伽罗瓦的故事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但是从学界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思考:

伽罗瓦的性格如果是安稳的,他一定会顺利进入综合技术学院,拿到学位,获得数学界师承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身份,今后写出来的论文从格式到表达,也一定都是学界认可的。

但是他没有这样的性格,也没有走进学术圈,所以他的悲惨命运,其实是性格和时代同时决定的。

下节 ,破译古埃及文字的天才医生、天才物理学家、天才语言学家——托马斯·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