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在公司的阅览室看到这本书,《一句顶一万句》,作者刘震云,其实对刘震云并不熟悉,只知道他的很多作品改编成了电影,想必作品质量肯定差不了,又临近放假,工作不是那么忙,就借了放在桌上,空闲的时候就看上一会儿,不知不觉还看上瘾了,甚是好看。

  我认为本书的核心有两点,孤独感和讲道理。人生想找个能说得上话的人竟然是那么的难。父母未必懂得子女,夫妻未必懂得对方,曾经互相了解的朋友也未必会一直好下去。倒是路上偶遇的人也许真的能够理解你的心事。但那偶遇的几率实在太少,于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在灵魂层面孤独。可是人又往往不甘于孤独,人往往需要被理解。所以有了那么多的怨侣,有了那么多离开。

  说话又与说话不同,有人说话讲理,有人说话乱扯。总能把一件事扯成两件事三件事甚至更多。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能一下子分辨出来,甚至会为这种话牵着鼻子走。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胡扯的人得势,嘴慢的人吃亏。待到作者给你把事情一码一码的码放清楚,你会发现非常好笑。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总被一个由头扯出无数的事情,总被曲解原本的意思。而生活中呢,这样的事情太多,我们每个人都胡扯过,也都被胡扯过。甚至每个人都有气的有理无处说的恨不得拿刀拼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故意东拉西扯混淆视听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找不到人说话的时候。

  夫妻是人生不多的能自选的关系中的一种。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不能选择子女,也不能和交心的朋友每天在一起,所以夫妻关系就格外的重要。夫妻能说到一起去好像是和睦的夫妻最重要的一点。当两人见面没有话说的时候,隔阂就很难解决了。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就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夫妻之间的不顺眼多半是因为说不到一起去,经济、子女、等等的问题都不是核心的问题。当说不到一起去的时候,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彼此更不顺眼。

  说话是很奇妙的艺术。某辩论大咖讲他中学前很不爱说话,因为他拿捏不准何时该停、何时该笑、何时该附和等说话的潜规则。但当他接触辩论的时候他发现非常简单:话题是已知的,观点是固定的,甚至说几分钟也是有规则的。这样执行起来反而很简单。我不由得希望某辩论节目请刘震云去做嘉宾,感觉会很有趣。不知道他会不会说“话是这么说,但不能这么干。”、“事儿能这么干,但不能这么说。”、“这事从根上起就错了”。这三句话相当经典啊,我试了一下,发现用这三句话非常像讲道理!乍一听简直无可辩驳,跟算命的有的一拼了。

  这部书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大凡小说,总要介绍主人公后来怎样了,其余角色后来又怎样了等等。这本书没有。吴摩西变成罗长礼后来呢?他如何成家立业,跟妻子能不能说得来?馒头铺到底归了谁,有没有打起来?杨百顺离家出走再也没回去,他爹和他的兄弟有没有后悔过有没有寻找过?甚至缺了耳垂的秦曼卿结婚后又如何?这些应该很重要的事情仿佛都不重要了。好像可以预见终是每个人孤独收场。这也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了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