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练气功,希望有个练气的师父指点下,教教我该怎么练,QQ1107831173阿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0-17
一、 对气的认识 : 说到气,人们很容易想到呼吸之气与呼吸,因此有人将气功译为Breathing Exercise——呼吸操,这是不正确的。尽管呼吸在许多气功门派中占重要地位,气功之气和呼吸之气却是两码事。从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气功的理论高度来谈气,至少有以下内容:
(一)大自然的气。它是构成宇宙和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它无形无象,常人看不见、摸不着,充斥在整个宇宙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管子》)。可直称为气或元,也可称元气、道气、大极、太一……古人认为无形无象的气是有形有象的万事万物的本源,换言之,变化万千的繁杂事物,都是气的变相表现。
  宋朝的张载就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成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就是说一切事物的生长衰亡都是气变化的结果。人也不例外。《庄子》中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王充也曾指出:“水凝为冰,气凝为人”。
(二)人身中的气,指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无形无象的特殊物质。《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中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气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根本。
  明朝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对于人身之气,中医理论里多有论述,据气的分布部位以及功用的不同,气的名目也不同,如有真气、营气、卫气、宗气、元气、经络之气、脏腑之气,以及先天气、后天气等。
(三)人之气与自然之气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气功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自身之气和大自然之气相互作用与转化的过程。人体若能顺利地摄取大自然之气为自身“服务”就是健康的表现,否则即是病、死。
  因为人是大自然之气的一部分,练气功就是要把这一过程强化,由此可见,气功中所谈的气,既包括自然之气,又包括人体之气。对此,《管子·内业》有一段精辟论述:
“凡物之精(精者,气之精也——笔者引注),此(古校勘‘此’字是‘化’字之误)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天地之间……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是故民(古校勘‘民’字乃‘此’字之误)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音字当‘意’字解);敬守勿失。是谓成德。”
这段话不仅阐明了人之气与大自然之气的同一性,而且指出了摄取自然之气为己所用以达到变换气质的修炼方法,这与《孟子·公孙丑》中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相类。由此可知,气功之气的含义是很广泛的。
气,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特定的哲学范畴,人们通常都予以肯定,并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称号;作为人体生命运动模式里的一个模糊的要素,人们也乐于接受。但是,气是不是客观实在?是不是一种物质?人们就觉得有点玄乎了。
人们把气和中国古代的五行、阴阳、印度古典哲学里的“四大”(地、水、火、风)等同起来,认为那是古人囿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而提出来的对于客观世界的简单的抽象。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现代科学的框架里找不到它的对应物。
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气功外气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功外气确实能作用于仪器和试样(生命体和无生命体),使之发生用现代科学理论无法解释但确实存在的变化。
  世界上只有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改变物质的运动状态。因此,在真正的唯物主义者看来,现有的气功外气物理效应与生物效应的实验,虽然还不足以揭示“气究竟是什么”这个谜,但却雄辩地证明:气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这对当代气功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综言之,(1)气功之气源于我国古典哲学的气论,因此,必须从我国古典文化的整个背景上来理解气功,才有可能得到关于气功的完整、正确的认识;(2)现代科学实践证明,气功之气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而且是一种尚未被现代科学所揭示的新的基本物质。
以上两点,是全部气功和智能气功科学的基石。

二、 气功一词的由来 气功这门学问在中国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气功一词却是首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意指通过修炼气术(如行气、运气等)与修德(指做善事),在体内引起的变化已达到了“道气功成”的程度。不难看出气功二字的含义中,虽有炼气与修德的内容,但它没有成为这一含义的代名词。
  自此以后,气功逐渐宗教化,气功一词也未在各派气功中发生影响。直至明、清时代,宗教渐趋衰微,武术与气功紧密结合,形成了武术气功,对后世武术气功影响甚巨的《易筋经》,就反复强调了气;道家的武当派拳术也极重视气功之应用。前者擅长硬功,如“金钟罩”、“铁布衫”等,后者重体内之“神、意、气”。
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中有专章曰《气功阐微》,明确指出“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并有详明的练法。气功一词渐渐显赫于世。1931年王竹林正式出版了《意气功详解》一书,直接以气功命名该书。1934年董浩著有《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1938年方公溥又出版了《气功治验录》,并创立了“公溥气功治疗院”。这个时期,用气功于医疗是其显著特点。
气功一词的广泛应用并为广大人民所熟知是在本世纪50年代。1953年,刘贵珍将自己练功与多年临床经验予以总结,在河北省卫生厅的同意和支持下,把该功法定名为“气功疗法”。而后在唐山筹建了唐山疗养所,稍后在北戴河创建了气功疗养院,并撰著了《气功疗法实践》与《内养功》两本书。
  刘贵珍倡导的气功疗法,已不是单一功法,而是包括了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行步功四种。气功一词的内涵,刘贵珍先生认为是“概括了静坐、吐纳、导引、内功等修炼方法”。
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气功事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不仅广泛地大规模地应用于医疗疾病,而且做了很多科学实验一一尤其是外气治病试验。于是气功一词不仅是养生、治病、健身的锻炼方法的代名词,而且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一门特殊学问了。尤其是中华气功研究会与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的成立,把气功推上了科学的宝座一一成了气功科学,它与原来的含义大不相同了。
三、气功的定义 鉴于上述状况,我们给气功下定义无需对气功一词进行考证或训诂,而应从实际出发,赋予气功以时代的内容。
气功一词既然成了囊括千门百派功法,并作为这门学问的专用词汇,就必须把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作明确的规范。几年来,为气功规范定义者已达数十家。各家所下的定义,虽然都有道理和根据,但还是没有哪一家的定义为众人所公认。
 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历史造成的门派众多的现实,各家功理、功法各有千秋,练功效应如防治疾病、健美身心、开发潜能等也不一致,真正是“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这就必然形成对气功这一概念的仁智之见。
就拿很多门派都说的“气”来说,虽然已明确了不是空气的气,但气的本质是什么?现代科学仍说不出所以然,更何况有的门派,如佛家的参禅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法门等根本不谈炼气。即使炼气的法门,达到高级阶段,如内丹派在结大丹以后,也就不讲炼气了。
因此拘于“气”字与“功”字的解释就做不到“容纳百川”了。其二是气功、特异功能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一一记录下了很多属于人体生命奥秘的功能现象。这些材料为人体生命的科学研究开拓了前所未见的视野。鉴于此,不少科技工作者认为气功将是打开人类生命秘密的钥匙。这对气功发展为气功科学,无疑会起巨大推动作用。可是,另一方面,由于这是一个新课题,不少人对气功、气功科学、人体生命科学三者的范围界限和关系混淆不清,也给规范气功定义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
《气功探邃》一书中的气功定义是:“气功是建立在古典的整体生命观的基础上,培益、增强人体真气的功夫,是达到形体与心神高级平衡的学问,是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在当时把气功提到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的高度来认识固然是正确的,但今天来推敲这个定义,就有些不够严谨了,因为气功与气功科学是不能划等号的,气功科学与人体生命科学也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一点将在第二章《气功科学概论》中阐述之。
鉴于上述难点,有些人提出改变气功的名字。我们认为这倒是没有必要的。难道改的名字能比气功二字的含义更全面吗?既然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称谓,也就把它当作一个特定专用词汇来应用,就和对待物理学中的“熵”、“耗散结构”等等专用名词那样规范它的内涵。所规范的内涵必须是各家气功的实质的集中表现。本着这一精神,笔者对气功的定义用现代通俗语言作以下规范。
气功的定义 : 气功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调心、调身、调息是其外延),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这个定义指明了气功的理论基础,讲清了气功特殊的锻炼方法和锻炼内容,描绘出了气功的锻炼目的。这个定义包括了气功的全部特征。
(一)指出了气功的理论基础——整体生命观。其内容包括:
(1)宇宙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其中又包含无数的物质层次,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组成宇宙的万事万物。
(2)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传统气功与中医认为这个整体是以神为主导、以五脏六腑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来维系的身心统一的整体、智能气功认为这个整体是形、气、神的混元整体。
(3)人天合一。即人和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仅是各家
 气功共同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我国古文明的精髓。现在西方科学家也开始了这一理论的研究。从发展的观点看,气功各门派的理论都必须上升到这个层次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诚然,人天合一的整体观是由古人通过气功实践建立起来的,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发展。它与气功实践是反复循环而不断深化的。若从气功历史的源头来看,没有形成理论以前的气功实践只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属于原始气功,与我们现代的气功不可同日语。
(二)指明了气功特殊的锻炼方法——特定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内向性运用意识的含义有二:
(1)一般人的意识活动通常是考虑自身生命活动以外的事物,属外向性的;练功人的意识活动是内向性的,是使它和自身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的。
(2)一般人的意识活动是向外延展“膨胀”的,由此及彼,从一到多;练气功的意念活动是向内集中“收缩”的,收成单一的内容,由多到一只想一个东西。
这一点是气功定义的灵魂。它是衡量某一健身方法是否属于气功的根本尺度。比如药物健身、医疗健身以及体育健身,由于不是通过内向性运用意识而达到健康身心,所以都不能称作气功。
(三)明确了气功锻炼的目的是达到改造、完美、提高自己的生命功能,健美身形、增益智慧、高尚情操以及开发潜能,使人脱离本能的束缚,进入自觉智能的自由王国。
(四)指明了气功是运用功法完美自己身心,提高自己生命功能的实践过程。如果有了气功的理论和方法而不去实践,那只是关于气功的学问,属于气功学的范畴,但不能称此人掌握了气功。这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很相似:语言指词汇和语法的综合而言,它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言语(即人们说话)是运用词汇和语法——这一语言工具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气功是运用气功学的气功功理和练功方法来重新塑造、升华自我的实践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气功所下的定义,有理论、有方法、有目的,包括了气功的全部内涵,所以说它是完整的,也是符合现代科学对定义规范的要求的。
这个定义是考察了气功的历史,根据气功的现状,并展望了气功科学的未来后,全面审议的结果。它是否普遍适合于各派功法呢?回答是明确的。因为各门派以至于各功法的各阶段,无一不注重意识活动的运用。即使是现在那些声称不搞意识活动的功法也不例外。
  比如,有人讲:“我们练功时不搞意识活动”,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给练功者的一种特殊意识信息,或为练功者的一种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内容。现流行的功法无不注重意识活动。在传统的功法中,佛家强调的“明心见性”,道家讲的“修心炼性”,儒家讲的“存心养性”……不都是从意识上下功夫吗?
  用这个定义衡量国外盛行的松弛疗法,超觉静坐法,瑜咖等等,也是完全适用的。
本定义强调了内向性运用意识而未提气,从传统气功来说,不仅避免了“气”特有的局限性,而且对炼气的功门来说,等于抓住了窍要。因为意为气之帅,意到则气到。因之,言意并不排斥气,而是统气于其中。若从智能气功的混元整体理论来说,意识活动则是人脑混元气——意元体内活动的内容与过程,是混元气的特殊表现形式。
四、气功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 两者的区别,根本仍在于是否内向性运用意识。体育运动除健美锻炼外,任何项目无一不是外向性运用意识,即精神不是专注于自己的身心活动上,而是注意在运动项目的对象上。由于精神没和自身生命活动紧密结合,就不能发挥意识强化生命力的特殊作用。因此使气功与体育锻炼结果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可从几个方面分述之:
a、就锻炼内容言:气功包括涵养道德、运用意识、调整呼吸、运动形体。而体育运动主要是运动形体。
b、就运动形体言:气功着眼于神、意、气的锻炼,强调以意引气,以气引形,形体的运动为神、意、气“服务”,要在“松静”中体会奥妙。体育运动着眼于各种动作的锻炼,精神不是集中在体内,而是集中于形体的动势或器械上,“神”的作用在于集中精力、协调全身以完成一系列动作,精神为形体运动“服务”,各个动作需通过肌肉、肌腱……的紧张(张缩)来体现技巧。
c、就精神驾驭形体的形成过程言:气功是通过内向性运用意识主动发放意识指令直接统帅形体。体育运动是通过形体运动反射性地引起精神驾驭形体。
d、就人体的新陈代谢变化言:体育锻炼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体内耗氧量剧增。由于体育运动主要是肌肉运动,将体内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还有一部分变为热能而耗散),这就需要相应地补充营养,保证休息,以恢复体力。
因此,体育锻炼是以增高人体能流的出入量来使人体生命旺盛。气功锻炼则不同。练功时一般来说,尤其练功有素者,体内的耗氧量减少,新陈代谢减缓,能量消耗降低。它是通过增强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程度,对生命起重新组合(或叫整合)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体生命力。
  通过现代科学研究已知,不练气功的人,睁眼时脑电波中一般是β波占主导地位,其频率为每秒14—22次;而练气功人则出现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α波从枕部向前,向额叶方向推移,出现同步化。α波是和谐波,既非抑制,又非兴奋,练气功后就出现这种状态,这表明脑子活动的有序化增强了。脑电波有序程度增强,人体生命活动也就逐步有序化,人的健康水平就提高了。
  由于体育锻炼与气功锻炼在体内产生的变化不同,所以结局也不同。据统计,国外著名运动员年过中年后约有一半人的身体状况达不到普通人水平;在国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达不到普通人水平。而练气功的人到老了反而身体更健康,叫“返老还童”。
其次,对人体感触机能的作用不同。气功锻练使人的感触机能敏感,体育锻炼使人增强耐力。通过气功锻炼,体内的气充足了,能使人固有的感知机能如眼、耳、鼻、舌、身的敏感性增强,对身体冷、热、麻、酸、胀、痛等感觉变得敏感,同时还能诱发出人体的“第六感觉”,即透视、看气、遥感、遥测等超常智能。体育锻炼就不同了,由于各种耐受能力的增强,对人体内外感觉能力似乎还迟钝了,更不可能激发出特异功能。
第2个回答  2012-10-31
在现实中去找个师傅吧,你没有底子,在网上是说不清楚的,练习气功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很复杂的,很多人认为,买本书,或者去下载一个资料就可以练习了,呵呵呵呵呵呵,那无异于水中捞月而已,气功练习是一个艰苦而且漫长的苦差事,没有老师,到时候出来效果和问题,没有人给你解答,你最终还是无法练下去的,希望你能正确认识气功,而不是一时的心动和冲动,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出来不了功夫的,小说里的东西不要相信,现实中有许多有功夫的人,都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能不能遇到,这个需要缘分的,好好想一想。
第3个回答  2012-10-17
真气运行法
初学真气运行法要有正确的姿势,作为初学者的规范。练习真气运行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为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除坐式以外,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法进行。
坐式  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采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较为便利。
盘腿坐式  “双盘式”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但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势如前法。这比双盘易于做到。“自由盘腿”是将两腿互相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垂腿坐式  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的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不要挺胸驼背、仰面低头。下颌略向回收,头顶如悬。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此式为现代习惯采用之姿势。
卧式  右侧着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或体弱不能坐者采用之图。
站式  站式有各种姿势,在这里不一一介绍。兹介绍方便易行的一个姿势,以为坐功之辅助功。两脚并立,两手覆于丹田(左手掌心覆于丹田,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眼半垂廉一切要求同坐式。?
行式  行路和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一般为三步一呼,一步一吸,四步一个呼吸。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口腔  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齿相对,将舌上卷约成九十度,用舌尖轻轻地抵往上腭----舌抵上腭的方法(点击参见"舌抵上腭"图)。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
眼睛  闭目内视,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就内视心窝部。
耳朵  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保持从容自然,不可憋气使呼吸不畅,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呼吸  在练习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加注意,自无流弊。丹田真气充实后,自然地贯通督脉。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无须追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若存若无,呼吸表现的更加自然。这时外呼吸就无须注意了。
收功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收功的时候,慢慢睁开眼睛,搓搓双手,再用双手搓面,最后用十指梳头片刻,再慢慢站起来活动。
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点击参见心窝部位置--巨阙穴)

  1.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2.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感到心窝部沉重,再往后,每呼气时,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功打下了基础。

  4.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点击参见丹田部位--下丹田)

  1. 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 时间。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

  1. 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

  1. 方法。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气沿督脉上行的时候,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念去导引。这就是勿助。

  2.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养生界称此为“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康复。因练功经络通畅,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显。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与识神对立。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和识神是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脉,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

  1. 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通。如果头顶百会穴处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这叫“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2. 时间。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大约一个月左右,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

  3. 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的越明显活泼,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鉴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练真气运行法,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难而退。在锻炼期间,要顺乎自然,不要执意妄想,勉强追求。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绪,就越是不进步;意态越是融和自然,真气发动就活泼,进步就越明显。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正是这个意思。?
  在练功过程中,因为身体上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各种触动现象,要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执意追求,稍时便会消失的。?
  1、初习真气运行法,因要思想集中,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但是,不要过份强调这个问题。在练功时,要避免他人干扰。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调息时,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做功。当风、雨、雷响时暂勿坐,恐怕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
  3、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法始终保持的一个准则。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这种运行的力量,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勿用意识导引,任其自然,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
  4、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保存精力,节制房事,以免影响练功进程。女性如遇例假,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窝部)。怀孕前期(1-3个月)不能练,中后期可以练
第4个回答  2012-10-17
你一出生就有气,不用克意练;专气至柔,如小儿!
第5个回答  2012-10-20
练气功练一个气字,打坐无疑是最佳途径,养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