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摘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觉得自己的技能足够应对挑战,在一个目标明确、规则分明的行动体系中,对自己表现的好坏,损失可得到清楚的回馈;注意力非常集中,完全没有空闲去思索任何不相干的事,烦恼其他问题;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能产生这种效果的活动都会带来强烈的满足感,使人们愿意纯粹为了活动本身而且行动,不计较回报,甚至未知冒险犯难也在所不惜。

“竞争”包括以比赛争雄为主的一切游戏体育活动;“投机”即赌博,如正色子与宾果;“眩晕”类活动会搅乱正常知觉,使意识发生改变,例如骑旋转木马或高空跳水;“模仿”创造另一种现实,舞蹈戏剧及一般艺术。投机性游戏能产生乐趣因为它能产生一种控制不可知未来的错觉。占卜的仪式也成了赌博——一种凡夫俗子互相或以命运为假想敌,斗智取胜的活动。任何能改变我们感知现实的活动,都充满乐趣,这也是今天不计其数会产生幻觉的药物普遍受欢迎的原因。模仿经由幻想扮演或假装,使我们自觉超出现实的限制。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这就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成长的源泉: 寻求乐趣意愿会促使我们拓展自己的技巧或发掘运用技巧的新方向,决定感觉的并不是我们实际拥有的技巧,而是我们自以为拥有的技巧。 宗教的悠远乐趣: 因为我们所谓的宗教实际上就是创造意识秩序的最古老、最野心勃勃的尝试。市场供需规律与控制自由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人类的经济上基于理性的抉择;唯物史观提出阶级斗争规律,针对是非理性的政治行动;社会生物学的基因竞争,阐释的是为什么我们会帮助某些人,去设法消灭另一些人;行为主义的效果定律说明我们如何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学习重复一些令我们感到愉快的动作。

建造金字塔的奴隶之所以不造反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出路,而专制的法老工作前途还算是乐观的。 文化相对论: 我们逐渐认清道德观只适用于自己的文化。在此信念下不能用一套价值标准去评判另一套价值标准。 原始部落的文化差异: 它们乃是意外造成的,是应付意外情况所产生的随机反应。一旦他们成为文化规范的一部分,人们就以为事情本该如此,再没有别的选择。 重建新意义: 当周遭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时,生活就没有了挑战,没有挑战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文化无所不包: 文化无所不包,它规定一个人如何出生、成长、结婚、生子和死亡;游戏只是文化脚本中的一个小插曲,它只在文化不涉及注意力可能漫游到混沌的领域时,为我们的闲暇提供集中注意采取行动的理由。一种文化能成功确立起一套目标和规则,不但能吸引其成员,又能配合他们的技巧层次,使他们能经常感受到强烈的心流,那么它就更接近游戏了。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说文化已经变成了一场伟大的游戏。 乐趣未必止于至善: 许多欧洲人在20世纪20年代经济崩溃与文化震荡下神心丧失,把纳粹法西斯政权下意识形态视为极具吸引力的新游戏,当然也是事实。因为纳粹目的简单,回馈明确,并且为处于焦虑挫折的人们带来了解脱及重新投入生活的机会。心流虽是强有力的诱因,却不能保证体验到心流的人道德高尚。 闲暇不等于乐趣: 我们这个时代最讽刺的一个矛盾就是,大量闲暇时间不能转化为乐趣,但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比老祖宗生活的更快乐。光是机会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善用机会的技巧。如何控制意识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如何培养这种技巧。最优体验的第2个条件:一个人重组意识达到心流的能力。有些人不论到哪里都能自得其乐,有些人即使美景当前仍感到枯燥乏味。

享受快乐的心理障碍: 意识完全围绕着自己的目标打转,与目标不符的一切都不容许存在。注意力失调与过度包摄刺激是因为精神能量太过飘忽不定,妨碍心流的产生;而过度自觉或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正好相反:注意力太狭隘而缺乏弹性。这两种极端都使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追求乐趣的阻力: 为什么可以或不可以做以混淆不清时,人的行为举止就变得反复无常没有意义,靠社会规则建立意识知识的人就会感到焦虑。失范的现象会在经济崩溃或本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摧毁时出现;当经济急速繁荣、注重勤俭的旧的价值观被推翻时也可能发生。说比例失调以自我为中心可以说是互相呼应。在个人与团体层次上,心流障碍就是注意力的运作太零散或太严格。在个人层次上,失范对于焦虑,疏离则对应于厌倦。 快乐是遗传还是习得的? 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找到乐趣的人有能力对外来刺激进行筛选,只注意与这一刻有关的事物。 家庭环境的影响: 第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第二是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位巴望他将来念一首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工作。第三是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第四是投入,让孩子有足够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的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最后是挑战,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能提供明确目标、回馈、控制感、全神贯注,并注重事物本身动机及挑战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通常能掌握生活的秩序享受心流。

都因为能把悲惨的客观条件转变成可控制的主观体验,才能得以生存下去;他们正是因依心流的蓝图行事。密切关注环境的细节,从中发掘可以跟他们有些能力搭配的行动机会;然后制定出一个现实状况所能容许的目标,通过所得到的回馈,密切注意一切进展。只要一实现目标,他们就提高赌注,为自己部署更复杂的挑战。 自力救济找乐趣: 必须找到投注精神能量的新方向,一个会受到外来力量影响的方向,以便肯定自己的控制力。即使所有希望都破灭了,我们还在寻找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围绕着他重新整顿自我。纵然在客观环境里沦为奴隶,主观上仍然保持自由,最不堪的情境也能转变成心流经验。一种自我意识不到的个人主义,可以说是有方向感充满自信的目标。有这种特质的人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会全力以赴,不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人的动机在于行动本身,所以不受到外来威胁的干扰。可对周遭环境做客观分析与观察,也比较可能从中发现新的行动契机。静静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渐渐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例如世界的状况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我喜欢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