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最青睐的开国上将,55年授衔时,林彪主动为他力争大将军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近代以来,腐朽落后的政治军事制度,造成大清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为了培养中国近代军事人才,从清末开始一座座军事学院拔地而起,但这些军校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最有名有三所,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

三所军校各有特点,名气最大的是最注重思想教育的黄埔军校,这里也走出不少我军高级将领,光是元帅就有两位,一期的徐向前和四期的林彪。当年在军校时,性格内向、孤言少语的林彪表现平平,经常被人忽视。与林彪搭档多年的聂荣臻,就曾当过林彪的政治教官,他也没有料到,仅仅六年时间,当年那个毫不起眼的学生,数年之后成了红军军团长,还成了自己的搭档。

林彪一生功勋赫赫,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四野其功劳有目共睹,但他这个人也比较自负,当年主席为了给他找个好搭档可谓是煞费苦心。所以说能让林彪看中的人并不多,今天所讲这个人不但备受林彪的青睐,55年时林彪还亲自为他力争大将军衔,此人就是开国上将刘亚楼。

刘亚楼是福建武平县人,1910年生于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因难产去世,以今天的医学水平,遭遇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避免,但百余年前,却造成他们一家人终身的痛楚。

母亲离世,父亲还要常年劳作外出打渔,养育几个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照料年幼的小儿子。最后他只能割爱将他托付给好友刘德香抚养,这个男婴有了自己的名字刘振东,后来他走上革命道路,才改名刘亚楼的。

养父母待他如亲生,生父也没有忘记他这个儿子,在三位亲人支持下,刘振东有了一个幸福充满关爱的童年,一个充实的学习生涯。刘振东非常聪慧,学业也非常优秀,无奈当时困苦的大环境,三位亲人即使再努力,也无力供养刘振东的学业,从长汀省立七中毕业后,返回家乡刘振东进入崇德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以他过人的头脑,继续学业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境遇的转变也把他引领到另一条人生路上。

崇德小学创始人刘克模早年崇尚三民主义,国共两党合作后,他在1926年正式加入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返回武平继续担任崇德小学校长,以此身份为掩护,宣传革命主张,发掘引荐一批优秀青年加入我党。

正是在刘校长的熏陶感染下,刘振东决心投身革命,不但入了党,还将自己名字改为刘亚楼,表示自己此后的一生跟随党,将革命事业更上一层楼。

入党一年后,刘亚楼参加了红军。这个当过教员的秀才兵,有学识、有胆量,不但懂得多,上了战场也很勇敢。心思缜密、机灵聪慧的刘亚楼每一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渐渐竟有了“精灵兵”的称号。

数月之后,刘亚楼成了重点培养对象,被安排进入红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调入红12军当连长,后来成了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当政委,成了林彪的手下。

红军高级将领中,林彪几乎是最年轻的,以南昌起义开始,短短数年就成为红军军团长。刘亚楼的资历赶不上老上级,但提升速度也是在向老领导看齐的。参军三年,刘亚楼就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红二师的师政委,此时这个23岁的年轻人,成了红军年轻干部中的姣姣者,林彪的得力部下。

长征中,红二师成为前卫军,一路上为主力部队披荆斩棘,开拓前进的道路,长征路上几乎每一次经典战役都有刘亚楼的身影,他的种种表现林彪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红军抵达陕北,由林彪负责抗日军政大学时,他专门把刘亚楼调到抗大,担任教育长,协助自己的工作。

1938年3月,林彪被友军误伤,伤势虽然好了,但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1939年经组织批准去苏联继续接受治疗,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接受学习。跟着林彪一起走的还有多位被安排到莫斯科学习的优秀干部,刘亚楼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他这个名额是由林彪举荐的。

1942年,林彪经新疆返回了祖国,刘亚楼还一直留在苏联,还参加了卫国战争,成为了一名苏军少校。

三年漫长的坚持和等待,苏联付出巨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终于攻占了柏林,打败了德国。根据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苏商议,8月苏军出兵东北,向驻守东北的关东军发动进攻,刘亚楼也跟随苏军返回了祖国。

后来刘亚楼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在他来到哈尔滨的司令部时,听闻这个消息的林彪竟然亲自出门迎接,不仅是林彪十分赏识、看重这位老部下,也说明两人关系的亲密、感情的深厚。

后来东北战事连连,每次战役都是刘亚楼在后面为林彪出谋划策,东野能够一点点吃点国军主力,最终在辽沈战役中一定胜负,刘亚楼不知付出多少精力和汗水,他的功劳是巨大的。

极少称赞别人的林彪,说刘亚楼“一个人顶三个参谋长”,是个“天生的军事家”。也真因此,得到林彪“厚爱”的刘亚楼,成为少有敢管林彪家事的人。

有一次叶夫人不知做错了什么事,惹怒了林总司令,气得林总在众目睽睽之下,抄起一条马鞭就想叶夫人抽去。叶夫人又疼又怕,满院子跑,但气坏的林总一直在后面追。当时很多同志都看到了,但没人敢管。这时只见一人上前,一下子夺下林总的马鞭,又向众人喊道:“都看什么,没有事干了吗”。

此人正是刘亚楼,大家一哄而散,刘亚楼则小心地劝着林总,直到他气消了才离开。

新中国成立之时,由主席亲自任命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员,在他领导下,新中国不仅有了一支现代化军种,刚刚成立的中国空军也在朝鲜战场上大展光彩,打出中国空军的威名。

转眼到了1955年,全军军衔的评定、授予工作也提上日程。林彪认为刘亚楼资历深,功劳大,曾亲自为他力争大将军衔。他向主席写了一封信,向主席提议多考虑一下井冈山的老人。不过结果事与愿违,刘亚楼成了开国上将。

后来刘亚楼除了担任空军司令,还是国防部副部长、军委委员。他职高权重,但生活工作简朴,拒绝特殊。他当国防部副部长后,组织配给他一辆红旗轿车,他叫人送回去,依然用原来破旧的“吉姆”,有时车出毛病,他就坐公交车上下班。

进入60年代,新中国各项发展项目都步入正轨,但这位开国功臣的人生也走到尽头,1965年5月7日,刘亚楼将军病逝于上海,享年55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