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老”院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梁伯进 ,广东医学院1976级学生。曾任江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院长等职。现任江门市中心医院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医院院长。200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记抗“非典”三等功。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年轻的“老”院长

——记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江门市中心医院院长梁伯进

三次临危授命“火场救火”

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贫困乡村的梁伯进,因小时候家人的一次医疗遭遇,促使他立下了“不让病人遭受痛苦”的宏愿。1980年他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疗系,被分配到江门市人民医院。这位勤奋刻苦、德艺双馨的有志青年,在高深广博的医学天地中努力拼搏,数年间,便脱颖而出成长为一名优秀医生。从1985年起,年青的梁伯进走上了医院领导的岗位,时任江门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当年他仅有27岁。风华正茂的他,在管理岗位上引来一片质疑之声:这稚嫩的年青人能否担此重任?然而梁伯进顶住了内外夹击的重压,使江门人民医院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得以平稳、健康地发展下去。三十而立的梁伯进,已让很多曾经质疑他能力与魄力的人刮目相看。

同样是一个多事之秋,四十功成的年华间,梁伯进第二次获选为“救火”队长,1995年,组织部任命他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常务副院长,继而任党委书记、院长,负责统筹中医院迁址扩建之事。1996年8月,原江门市中医院迁到西区织女山下,更名为五邑中医院。当时,医院运作资金只剩10万元,设备落后,纪律涣散,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寥寥无几,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所谓十年人事几番新,就是这位永不言败的领路人——梁伯进,在1995至2005年主持五邑中医院工作的10年间,在他的带领下,将因设备旧、病人少、规模小、经费紧而难以为继的“门诊部”式的原江门市中医院,建设成为江门地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中心及“三级甲等、全国示范中医院”,并成为“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突出的医学成就,卓越的管理才华,使他屡获殊荣。多年来,他曾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型肺炎三等功,广东省优秀中医医院院长,江门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两次获江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邑中医院的成功记载着这位管理奇才的辉煌功勋,梁伯进的美名享誉侨乡、港澳甚至飘洋过海传到了每个有华人的地方。正当他与同事们为拼搏十年创下的丰硕成果举杯欢庆之时,求助之手又一次伸向他。面对两难的抉择,他毅然放弃了安逸选择了挑战,孤身一人带着市委、市政府的万分重托和期望,挑起了其时由于前任院长被“双规”、医院正处于非常时期的江门市中心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之职。2005年9月8日,从这一天起,经历了20多年医院领导磨砺的他,又开始了新的医院管理征程。

不经历风雨,怎看到彩虹?在梁伯进“诚信是医疗服务的金色品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经历一年多的风雨洗礼,昨日内忧外患的江门市中心医院,开始步入了良性循环,实现了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住院手术人次创历史的新高。越过了泥泞之路,梁伯进更感悟到铺垫和谐基石的重要,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医院和谐、协调、健康、全面、又好又快地发展。他带领全院上下,不懈努力,用一年时间打造了医院和谐建设十大亮点,使医院从新的起点走向新的辉煌。

以院为家,善待“家人”

所谓人心所向,事必有成。饱读博学的梁伯进,深明家国大义,医院为大家,故员工就是这所大家庭里的成员。作为一家之主,他呵护、疼惜、包容每位“亲人”。2005年9月8日,这天对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人来说是难过与不舍的,因为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创造辉煌的领路人要离开此,赴新单位就任了。在送别大会上,当时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宇明代表全院职工致送别词,说到动情处,这位与梁院长并肩作战多年的亲密战友、堂堂七尺男儿不禁潸然泪下,演说数次中断,以致触动台下强忍泪水多时的员工们。梁伯进衷心感谢全院干部职工一直以来对他的支持和关心,并为过去十年的耕耘留下了一首《话别》:“浮想联翩别五邑,多年共事结情谊。处事做人获知己,为仕共育雁留声。受宠不惊辱不惧,以民为重名为轻。今朝离任赴北街,回暮更觉依不舍。团结务实展未来,五邑医院更泰年。”

只身一人来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就任的梁伯进,以其人格魅力及卓越的领导艺术,很快适应了陌生的环境,赢得了员工的拥护。以院为家的他,特别能体会和谐之声对一所医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任中心医院院长后的第一次职代会,他就在提案中提出增加员工生活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的比例等一系列提高员工生活质量的问题。平时,梁伯进把员工的冷暖时刻记挂在心。医院有一名四川籍的教授,爱人从四川到江门探亲,该主任悄悄地坐班车到机场迎接,梁伯进获悉后,随即派车追赶,终于在机场把该主任一家接回江门。一次,梁伯进到病区查房时获悉,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因潜心医学研究而耽误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大龄未婚。他关切地嘱咐:“是该认真考虑自己的事情了,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终身大事吧。”后来,这位主任把婚讯告诉他时,他欣喜万分,委托办公室同志把祝福的礼金送到主任手上。该主任激动地说:“有院长如此之心,为医院卖命至死也甘愿……”又有一次,一位在医院临床工作30多年的老护长,因为天气潮湿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引致骶骨挫伤出血住院。公务繁忙的梁伯进院长,事后获悉随即致电慰问,电话中传来了该老护长感动而泣的声音,第二天该护长还收到了梁院长送去的鲜花和水果。正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一点一滴地在员工的心里积累沉淀,凝聚成一股强而有力的爱之纽带,维系着这个“大家”的巩固、稳定。

官越做越大,“亲戚”越来越多

梁伯进曾经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读过这样一篇报道《亮“家底”防腐——官越做越大亲戚越来越多》,主要是讲述海南省委书记、省长卫留成向参加该省经济工作会议的与会人员亮出自己的家庭情况,澄清越来越多的“七姑八姨”皆因为官越做越大,并无奈地表示亲戚的数量与官职的高低成正比。

对此报道,当院长20多年的梁伯进深有感触。当过江门市三家大医院院长的他,医院越大亲戚就越多。然而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亲戚”,梁伯进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一家医院的院长在外“亲戚朋友”越多,表明这家医院德高医精、知名度响,与慕名而来看病的人成正比。梁院长欢迎这些“亲戚朋友”,甚至当他了解到有些陌生的“亲戚”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极需帮助之时,他就自掏腰包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如,我院首位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手术的成功喜悦并不能缓解他内心的痛楚,因为近10万元的医疗手术费用,像千斤重压一样使他原本就穷困的家庭不堪重负。梁伯进获悉后,亲自与香港慈善家、棠下商会会长郭功武伉俪联系。郭善长伉俪表示愿意捐助全部的医药费并为其还在读书的女儿捐助了一万元的学费。“换心人”开怀而笑,激动地说:“不是亲人胜亲人......”他感谢梁伯进领导的中心医院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感谢郭善长伉俪让他们家庭重获新生。正是这些每天在医院里皆会发生的平凡事,使梁伯进的“亲民”形象在其家乡开平乃至江门五邑地区广泛传播。梁伯进在开平的影响力甚至能媲美当地官员,“亲戚”之所以越来越多,全因他的善良与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团结务实是他的人生信条

“唯团结才能形成工作的力量,唯务实才能取得工作的实效。”团结务实,看起来像官僚主义的说辞,但对于梁伯进来说是他执着坚守了23年的人生信条并持之以恒,当然,也是成就他管理传奇的关键。

团结、务实,是一个整体的要求。凭着这一科学的管理理念,梁伯进在新的征程上,身先士卒,直面困难,排除阻力,运筹帷幄,以不屈不挠的意志, 以丰富的领导艺术,大胆地实践。“带头学习创新,带头团结共事,带头勤政实干,带头清政廉洁”,这是他在就职大会上向中心医院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发出的第一句承诺。“坚持集体领导,坚持以才强院,坚持以德服人,坚持党风廉政,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改革创新”,这是他对中心医院新班子的第一个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稳定、和谐、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是他到任中心医院院长提出的第一个管理意念。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查研究,与院领导、中层干部和医务人员促膝交谈,召开各级人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针对医院的现状和人员的思想动态,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

他敢于正视问题,大胆推进管理。医院存在问题是不争的事实。他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积极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多次召开院务扩大会议,对医院管理方方面面问题进行了彻底梳理,对省督导组提出的84个存在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和处理措施,对一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处罚。其中:行政免职3人,行政处罚从院领导、中层干部到各类人员总共47人,这是该院建院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大力度、大触动的行政处罚。期间,他主动带头受罚。在他的行动感召下,全体领导干部接受处罚的同时,痛定思痛,下大力气进行全面整改。通过积极整改,大力推进了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他实施“有效管理”理论。他有一句治院座右铭:“开会加不落实等于零,好思路加不落实等于零,布置工作加不行动等于零,抓住不落实的事加追究不落实的人等于落实。”这是他向全体中层以上干部提出的“有效管理”理论。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医院提高了办事效率,各项管理制度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他善于用人和借力。他在用人上有一句肺腑之言:“领导人要有爱才之心,护才之胆和容才之量。”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他时刻做到真心实意识才、惜才、爱才、重才。为了充分发挥医院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是这样对医务人员说的:“科研和医疗上的风险、失败是我的,成功是你们的,你们放手干吧”,事实上他做到了。 这就是他—— 一个领导者敢于承担责任的胸怀和气量,在他的这种精神激励下,医院不少学科带头人和临床技术骨干调动了工作热情和科研积极性,他们敢于实践,积极进取。

他勇于开拓和创新。他勇于开拓创新可以体现在这一句话上:“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吃别人没有吃过的苦”。在科技创新上,他常说:“人无我有是独创技术,人有我优是优势技术,人多我精是特色技术”。在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今年以来,连续开展了心脏和肺移植的高难度手术新项目,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为支持临床开展新技术,他还积极发动澳门知名人士、事业家肖德雄先生捐赠100万元,设立科研奖励基金,并在国内首开先河地设立医德医风奖基金,奖励医务人员。

他真诚以病人为中心。无论行政管理工作多么繁忙沉重,他最念念不忘的还是临床一线的救死扶伤工作。在他的名片上,还有着这样的格言:“多听、多做、少说”,他是这样要求下属,同样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经常深入临床开展管理,为临床及时解决医疗工作上的问题。“走动式”管理已成为他独创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梁伯进较早预见到新时期医患关系的重大转变,并提出了“创建和谐医院”。在他的领导下,通过全院职工一年多的努力,打造了以医院领导带头;人人参与;积极推进院务公开;推出利民“八大举措”;全面调研,强化科学管理;以铁腕手段治理“商贿”;创新科技促进现代化医院建设;实施爱心工程,积极打造人文医院品牌;解决医院发展的两项重大举措等十大“亮点”。

梁伯进——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最高医学殿堂的领路人,他本着团结务实的处事作风,胸怀韬略,永不言败,以短短一年的时间使医院走出了低谷,抚平了员工心中的忧虑,以春华秋实的生命之光,演绎了侨乡医院管理的神奇。

勤学好思,一生清廉

平时,梁伯进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足智多谋和慎密、稳重,这一点,他的同事,甚至他的竞争同行也都非常佩服。是什么使他有这么多用不完的新举措、金点子?很多人都想了解这其中的奥妙。其实就是勤学、好思。梁伯进十分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学无止境,他从广东医学院毕业以后,长期以来,在紧张工作之余,每天总会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积极修读高级课程,潜心钻研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和技术水平。他攻下了湖南中医大学中西医结合骨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并被聘任为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骨外科硕士生导师。由于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对医疗事业的求真求精,梁伯进养成了勤学多思的良好习惯。他注重从不同的渠道、向不同的对象学习。对各方面信息的密切关注和反复思考,使他每做出一个决策,都能先人一步,占得先机。

也许很多人会被惯性的思维所定势,认为梁伯进当过三家医院的院长,而且是23年之长,他所得的“好处”应该不少,至少与清廉一词沾不上边。其实,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清正廉洁、民主公正是他为领导恪守得最坚固的一道防线。还记得2005年4月,原中心医院院长违纪“双规”被拘留受审,不少医生被检察院问话,其中也牵扯到了梁伯进。与之共事的人及朋友皆人心惶惶,对他采取了回避“政策”。动荡的局势,他们不安的心情,梁伯进能理解,然而被流言攻击的他,却不能释怀,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晦暗。此时,陪伴他、安慰他、鼓励他、唯一相信他的只有与他相濡以沫20多年的糟糠之妻。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位贤惠能干的女人。”梁伯进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其贤内助,还于班子成员私人聚会中要求他们的妻子多多学习。每逢年过节,总有人乘节日问候之机给梁伯进送上礼品,把总关的就是其妻。一次,有位老朋友获梁伯进帮助后,为感谢他送上两罐茶叶。因是好友不好推脱,梁伯进只好收下。后来,当太太收拾东西打开来看时,顿时惊呆了,原来盒子里藏有一块包装精美的名表,还附上价值一万多元发票。梁伯进立刻追回好友并苛责道:“你如果不收回,梁伯进以后就不认你这位朋友了。”朋友只好无奈地收回,以后也不敢再言送礼之事。类似这样碰钉子的人多了,大家都知道规矩,了解梁伯进是一位十分清廉的人,金钱不是他所追求的。也许这与梁伯进个人的爱好有关。繁忙工作外的私人时间,他很少外出应酬,喜欢家乡的腐乳、咸菜送饭。闲暇周末他约三五知己打打篮球、乒乓球。爱好中国古代文学的他,常常在家练字以舒缓工作中的压力。他喜欢欣赏格调高雅的名家书法、绘画,家居布置得鸟语花香、素淡清雅。正是受这些传统儒雅气氛的熏陶,梁伯进身上散发出一种领导者睿智以外,宁静、致远的学者、艺术家的非凡气度。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中国古代文豪苏轼合儒释道三家之精粹而成的人生格言,梁伯进以之为人生的座右铭。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浪潮中,更加要求领导者和决策者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发展视野,“豁达大度”的人格魅力是梁伯进灵魂的闪光点,突出表现在正直、真诚、爱民、忘我诸方面。从梁伯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弄潮儿光辉的进取形象和人间“真、善、朴”的内涵真谛。

(摘自《桃红李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