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照相馆》| 爱情如老照片褪色,你的美丽却长留我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爱情如老照片褪色,你的美丽却长留我心

文|西贝玦

“风 吹过照相馆的橱窗

窗外溜走的时光

当我路过这个地方

仿佛回到昨天一样

你幸福地靠我的肩

说就这样过生命的每一天

……”

我看《八月照相馆》看哭了,在一个安静寂寞的夜里。南方8月的夜空多雨,白日晴朗。闺蜜说这样的深夜适合独自流泪,然后明天早上爬起来去见想见的人,如果没有,听歌,发呆,或许骑着电动摩托出门,在马路上大喊大叫都会是极美好的事。

青春太过矫情却又珍贵,怎么过都是浪费。而我, 有的是时间……

《八月照相馆》里有一句流传了很久的话—— “我明白,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听了李健的《八月照相馆》,然后才找到这部电影来看, 本来以为只是收获了一首好歌,却没有想到差点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而这种生命维度转换的巧妙和惊喜,就在于以为原本平淡无奇,乏善可陈的生活,丝丝入心渗透进来的感动和欢喜,只是因为都被自己麻木惯常的神经阻挡在外, 我的生活可能有清风朗月,原来却,不仅仅风清月朗。

《八月照相馆》讲述了一个平淡的爱情故事,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天轰地裂,没有绝症,没有失忆,没有第三者的介入。或许我看到的意义还太过于狭隘,它还讲了一个男子在临近死亡的路途上与生活,与亲情,与爱情坦然沉静地,渐渐,一一道别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正元,一个在汉城郊外经营一家从父亲手里继承过来的照相馆,照相馆里挂着很多照片,有全家福,姐姐正淑,以及初恋情人志媛的黑白照。

故事讲述调性行进很慢,没有突出的人物矛盾,有的只是平凡生活点点的小确幸和小琐碎。

正元在初遇多琳来照相馆洗照片时,两个人在马路边的树下吃冰棍,空气中凝聚着尴尬的气氛;正元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初恋情人,简单而平静地问候;晚上正元和姐姐正淑在一块吃西瓜,比谁吐瓜子吐得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谈论姐姐的厨艺不敢恭维……

故事讲述同时也穿插着两段感情的交替,有正元对初恋志媛的念念不忘,更有对新近来到自己生命的多琳的欢喜。

志媛来到照相馆看望正元,两个人尴尬地聊了一些生活的近况,在志媛问起自己,听说是否得了重病,很严重是吗,正元也只是假作坦然,安慰志媛自己很好没事。在正元坐公交车再去医院的路上,画外音说: 时间将我们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们尴尬地谈了一会儿之后,志媛让我将橱窗里她的照片拿掉……我想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包括爱情。

故事衔接没有大起大落,人物来去在正元生命的淡入淡出,对正元的影响也都只是潜移默化, 如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际缘和来去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点,有人淡出,有人介入,只是生命依旧一往无前,无有止步。

多琳因为工作的原因,和正元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两个人一起吃同一盒雪糕,一起喝咖啡,一起撑一把伞走在马路上……正元在给多琳拍照时表示她的嘴唇有点干,而在下一次多琳特地来找正元时为他化了淡妆,抹了嘴唇,正元夸多琳“很好看,真漂亮”时,多琳转过头去开心地笑了……渐渐,他们彼此都发现自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对方。

在夜里,两个人一起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正元给多琳讲了一个有趣的鬼故事,而多琳便一直记着这个故事,在见不到正元的夜里,讲给闺蜜听。

电影有很多感人的情节,正元和朋友喝完酒出来,开玩笑地和朋友说自己快要死了,朋友当做正元是为了骗他请酒喝;半夜睡觉打雷,正元像孩子一样爬来父亲旁边睡下;有似于交代后事,因为父亲喜欢看和母亲以前看的一部影片但不会放影碟,正元反复教父亲但他还是不会,生气无奈摔门而出,却又耐心在纸上一条一条记录下播放影碟的步骤……

这是一部十分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是一部适合一个人慢慢来观赏的电影。 一个人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却又平静习以为常地继续走剩下的路,没有过度悲喜, 就仿佛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有太多的时间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消费。而余下的每一天,也都只是安静地工作,和家人生活,和朋友喝酒,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故事接近尾声让我益发为之动容,正元因昏迷住院,多琳依旧徘徊来到照相馆,写了信夹在门缝里,反复来,反复离开……最后她捡了块砖头,砸了照相馆的橱窗……

正元出院后回到照相馆,看了多琳的信露出会心的笑,清洗了应该是多年不用的钢笔给多琳写信,坐在咖啡馆里偷偷看多琳工作……

导演并没有用太多的镜头浓墨重彩正元的历时,只是为别人拍了很多的照片,也应该是为别人拍了很多的遗照,最后正元自己坐在了相机前,为自己在人世间留下最后的印记,质朴纯真。

照相馆永远地合上了门,多琳来到照相馆看到橱窗上挂着自己的照片,暖心又幸福地微笑着……

故事格调平镜隽永,耐人寻味。一部十分贴近生活的影片,步步有情,却不多情。

最后的最后,还是很喜欢这段话外音: 我很明白,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却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