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城八景”之一 —— 莲湖书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莲湖书韵”在“郴城八景”中有着它独具一格的美,因为它汇聚了山水的精华,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莲湖书韵”诞生和建设都得缘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先贤。他就是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周敦颐,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周敦颐任郴县县令,三年后调任桂阳县令(今汝城县),16年后(宋神宗熙宁四年),他又升任郴州知军,作为一个地方官史,他在郴州兴学校,办农桑,勤政爱民;作为一个思想家,他融合了儒、佛、道的哲学思想,撰写了《太极图说》等著作,创建了儒家的宇宙论体系。作为一个文人,他把知识分子的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在郴辛劳了大半辈的先贤,郴州人民建起了以纪念他为主体的一整套园林,其中“莲湖书韵”最具代表性。

“莲湖书韵”地处市区东面,郴江路与爱莲路交汇处,以“濂溪书院”为中心,充分利用郴州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湘南古民居建筑的特点,构成富有深刻内涵,独显南方山水特点的景观,景区包括 元公坊、濂溪书院、爱莲湖、爱莲广场 等众多景点。

整个景观紧扣“莲”、“书”两个主题。 景区内的爱莲湖、爱莲广场、爱莲坊、爱莲岛、清涟桥、益清阁、香远楼等景点都与莲花相联,而且在景点内都种植了莲花,夏天一到,莲叶田田,荷花映日,昼则天光云影共徘徊,莲湖荷韵伴书香;夜则水面无风镜未磨,湖光星月两相和。

景为人落,情为景生,周敦颐的“爱莲说”为千古名篇,其名句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形象地展现了正人君子的形象,同时也昭示了一种不趋炎附势,不追名逐利的高风亮节。

景观建设者正是想把这一做人理念灌输给每一个游客,便在景观中着重体现了“书韵”。整个景观,尤以濂溪书院最为浓厚,进门便是一本摊开的石书,上面清晰地镌刻着爱莲说的全文。

房屋里面设为多处展厅,都是展览周敦颐及郴州历代文人贤士的事迹和作品。除此之外,景观还刻有大量名言对联,如“思想二程宗开山理学融三教,文章千古事染世莲花芳九洲”、“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等都体现了书香的韵味。

莲/湖/书/韵/多彩景观

爱莲坊

牌坊建筑规模为“六柱五门三层式”,宽44米,高18米,中间门洞跨度8米,宽7.4米,横梁长达8米,最重的一根单体柱达38吨,系目前全国最大的纯青石牌坊。雕刻上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内容为传统的吉祥图案双龙戏珠、降龙伏虎、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牌坊横梁石刻“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名,主梁则刻写在大石柱上。牌坊顶天立地,雄健沉稳,雕工精细,舒卷自如。


九曲桥▼


濯清桥▼


清涟桥▼


濯清桥、清涟桥与清风桥一样,都由周敦颐《爱莲说》文中“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而取名,九曲桥则取名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句子,桥身由纯青石建造,桥面经石匠精雕细琢、石纹错落。三座桥的造型尽管各不相同,但整体风格都为朴素自然、静雅别致,与爱莲湖构成清新自然的小桥流水画面。

清风桥▼

桥名由周敦颐《爱莲说》“濯清莲而不妖”一句而得。建筑风格融合了宜章县寡婆桥等湘南石桥风格。桥身垂直高18米,大于半圆的跨拱长达48米,是全省体量最大的石拱桥。桥栏杆和梯子由精雕细刻的青石板构成,栏杆全长208米,为双面雕,主题为荷花雕刻。

爱莲岛▼

爱莲岛为人工岛,建有《荷花女》雕塑。荷花女为纯汉白玉雕塑,高6米,人物形象生动,以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纯诠释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品质,为爱莲岛画龙点睛之作。

元公坊▼

元公坊为专门的纪念性建筑,它由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谥号“元公”而取名,参照永州市宁远县孔庙“棂星门”建筑而成。横梁正反面分别刻写了“光风霁月”、“职思其忧”的文字,分别为宋代大文豪黄庭坚和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对周敦颐人品和官品的最高评价。元公坊风格小巧玲珑,雕刻内容为传统吉祥图案,手法清新朴素,充满了书卷气。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为爱莲湖风景区核心建筑,建筑面积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规模为目前全国纪念周敦颐的最大书院,居广东、江西修建的濂溪书院之上。其建筑结构采用中轴线两边展开的仿古代书院布局,建筑内容包括大门、庭院、照壁、厢房、大殿、爱莲池等。所有建筑均采用回廊式连接,建筑装饰集中了马头墙、飞檐翘角,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彩雕等湘南民居元素。沿中轴线进入,书院景点依次为大门、庭院、照壁、厢房大殿、爱莲池等。

大门采用了明清时期湘南民居建筑艺术和建筑元素,两边有荷花石雕和一副石刻对联。对联内容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联语表明了周敦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大匾上木刻“濂溪书院”四个大字。 沿大门入院为湘南最大体量的照壁,该照壁参照了汝城朱氏祠堂的建造样式,正面由砖雕装饰,照壁背面刻有“濂溪书院简介”。 两边厢房对称而建,左右分别取名为霁月轩、荷风楼。荷风楼一楼为周敦颐生平陈列室,二楼为郴州历代文人展室;霁月轩一楼为莲文化展,二楼为学术报告厅。大门两侧厢房一楼为湘南民俗展示,二楼为临时展厅。厢房雕刻艺术融合了湘南石雕、木雕和砖雕的精华,其中木雕材质为印度尼西亚进口的波罗格木材,图案为湘南雕莲花图案,内容包括戏剧人物、农耕文化、渔樵耕读、梅兰竹菊、琴棋书画、暗八仙等。

头门与大门之间为庭院,院子中间立有“紫铜周敦颐雕塑”并刻写《爱莲说》全文。

书院内部采用湘南古民居建筑元素和庙宇建筑艺术建成,高14.7米,中有大柱高11.5米,爱莲堂坐落其中,有周敦颐浮雕影像,是濂溪书院最核心的建筑。

戏台▼

戏台位于书院外侧,为全木结构,借鉴了郴州、永州等多个县(市区)古戏台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是爱莲湖风景区不可多得的艺术点缀,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一种艺术的天地和遐想的空间,其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精巧,雕工上乘。

爱莲湖▼

爱莲湖水面面积为130亩,湖水源自郴江河水,可供大小游船自由划翔,湖边建有香远楼、益清阁、君子亭等建筑,适宜休闲垂钓。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与湖中倒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爱 莲 说

周敦颐(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