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的具体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主要成就:

豫剧常派创始人 

豫剧六大名旦之一 

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中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常香玉 是著名的豫剧艺术大师。“戏比天大”是她从艺数十年最常说的一句话。9岁学戏,81岁溘然长逝。

从艺整整72年,她饱尝了旧社会民间艺人的辛酸,经历了抗美援朝炮火的洗礼,十年动乱期间被勒令禁止唱戏、受到批斗,改革开放后又重放艺术的光彩。

在从艺的大半个世纪里她始终以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生命不息演唱不止,践行了一位人民艺术家的神圣职责,在中国整个文化艺术界堪为表率。


扩展资料:

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向正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这架“香玉剧社号”米格-15战斗机,作为历史的见证,如今存放在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里。

1951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举国震惊。

常香玉事后回忆说,听到这个消息后,她一夜没睡,一大早就忍不住对丈夫陈宪章说:“我们武器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朝鲜打得太艰苦了,咱们捐架飞机,中不中?中咱就干。”陈宪章说:“中,干吧!”。

但常香玉只是西安城里“香玉剧社”的社长,手里并没有多少钱。剧社里有师傅对她说“你别做梦了,你这就是痴人说梦,你连一架机关枪都不一定捐得了,你还捐飞机大炮呢”。

但性格倔强的常香玉说:“我们进行义演,有人看戏这不就有钱了吗?咱们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不信完不成。”1952年2月,“香玉剧社”圆满完成了捐献飞机义演,共演出178场,观众31.23万人,演出的主要剧目16个,其中以《花木兰》一剧演出场次最多,最受群众欢迎。

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捐献飞机一事,也释放出巨大的明星效应,一时成为全国关注的事件。众多姑娘把自己嫁妆都捐了出来,有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献了出来。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香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