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考应重视课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9
浙江 钱兰萍

  现在高考实行“一纲多本”,高考命题不与教材直接挂钩,因而有人对“本”的作用产生怀疑,表现在复习中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上流行的种种试题。这样费时费力,其效果也不一定好。

  笔者认为,尽管考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选材,但“离本不离纲”,“本”总要体现“纲”的需求。所以,题目虽然是课外,而实际上又差不多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这一点尤以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最为明显。因此,复习时,还是应从课本出发,要以课本为基础,而决不可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流行的种种试题。

  复习时使用课本,不要只限于“基本课文”,“基本课文”对高考命题没有制约作用。可选择有训练价值的课文,作为复习训练的素材。所选课文,应仅突出某一两点,落实训练,不必面面俱到,不妨按文体确定几篇课文,作重点复习;其中,文言文中的较长篇目,似要重点复习,基本要求应是熟读。

  有效使用课本,应做到“五读一记”。五读,就是读“提示”,读课文,读注释,读课后“思考和练习”,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一记,就是对文中的文学、文体、文化常识作分类记录。

  1.读“提示”,在于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是怎样概括出来的。因为提示中涉及到的内容是编者阅读的结果,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但不能代替我们思考。所以在复习中读“提示”,就可以检查自己阅读的水平和能力,看看自己读完课文后,能不能也概括出这些要点。根据规律,阅读文章如能抓住中心去读,就会快速准确,事半功倍。而对艺术特色的了解和品味,还会逐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另外有些高考题目,也直接出自课文前的“提示”。如1999年第7题A项(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就直接出自第四册课文《灌园叟晚逢仙女》前的“自读提示”第一段。

  2.读课文(不是看课文),主要是准确认读和理解文章中的汉字、词语、成语、长句,以不断形成对现代汉语的语言感悟能力。在阅读中还要注意揣摩体会标点符号的使用,关键语句的运用,段与段间的过渡,首尾的呼应,主题的深化和一些写作方法;背诵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名言名句,以便在写作中学习借鉴和运用。譬如可结合课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训练,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而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主要在于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文言知识,同时也和现代文阅读一样,培养语感和训练思维,对于好的篇章也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如1998年的文言文阅读第18、20题就可运用课本知识来解答。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该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义,这道题的答案,其实就出在课文中。其中A项中的“故事”一义与课文《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的意思相同;B项可参考课文《五人墓碑记》中“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的句子意思;C项可参考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的意思。由此,可判断B项错误。

  20.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苦属何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他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该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一般高考文言文译句都在一两个关键词语上做文章,做题时就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来推敲甄别。该题答案是C项,这里关键的“遽”是“急忙”、“匆忙”之义,我们在《肴殳之战》中学过,如“且使遽告于郑”;而“奈……何”是一个固定结构,是中学课本里要求掌握的,可译为“对……怎么样”或“把……怎么办”,掌握了这两个关键词,此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3.读课后“思考和练习”。思考练习可以直接检查我们的阅读结果,看是否真正读懂了,能否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坚持做这样的练习,必将提高阅读能力。另外一些高考题目,也出自课后“思考和练习”。如1990年第22、23题: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22.文中的“一个人”(军官)是指,“又一人”是指。

  23.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而是通过的观察进行叙述的。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看,这样写可以。

  在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就有这样的训练。练习引用陆虞侯、富安、差拨放火烧了草料场,躲在庙门外观火的片段,要求我们思考这当中“作者没有交代哪段话是谁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想想是什么道理。如果在完成“课后练习”时,我们懂得这种写法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那么再解决这类问题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4.读“单元知识和训练”。因为单元知识有步骤地讲解语文知识,从字词分析、句意理解、表达方式、段落阅读、鉴赏比较到文体常识、文学发展史、古汉语特殊语法、古代文化常识等等,讲解细致,覆盖全面。掌握好每个单元涉及的知识,高考语文就有了把握。另外高考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题目,许多都出在这里。如1995年的第10题,1997年的第15题,1998年的第13题,考古代人物的称谓,其中所有的提法都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单元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识》一文。

  另外,在复习文言句式时,也必须重视单元知识短文。首先应认真阅读和理解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单元知识短文《常见文言句式》和第四册中的《省略和倒装》。其次,认真阅读第四册中的知识短文《文言文的翻译》,知道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信、达、雅”)的直译、意译两种翻译方法,重点掌握词语的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再次,阅读第三册知识短文《断句》,了解古书断句的最基本的常识。虽然古书断句已不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但断句的练习,是培养我们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而掌握一些断句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阅读文言文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单元知识里有三篇很重要的文章,即《我国的古典文学》《我国的现代文学》《学点古代文化常识》。这三篇文章应该经常阅读背诵。

  一记,就是对“五读”中的有关内容和知识,分成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等类别作笔记。在这三大类下,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类,如将古代文化常识分为:古代的记时方法、官职、科举制度、一些特定的称谓、地理方位以及古代的姓名字号等进行记录;将作品分为中国的、外国的、属于何种文体等来记录。这些内容,要“时记时诵”,不断强化记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