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心理问题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2
特发性震颤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一种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两成会出现这种问题。当出现手抖的症状后,如果比较轻微,一般无须在意,但如果比较严重且已影响到日常生活,就要查找病因进行治疗了。 特发性震颤发病原因不明,手抖是其主要症状,当患者在写字、拿筷子或系纽扣时会出现手抖的情况。

双手震颤有时也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甲亢或脑卒中等疾病的信号,所以一定要明确原因。老年性震颤与帕金森的典型表现都是手抖,但病因却不相同,而且这两种疾病的发展和治疗也有很大区别。 老年性震颤可分为功能性震颤和特发性震颤两种类型,功能性震颤多出现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的情况下,主要是由肾上腺素分泌暂时升高引起的,一般无需治疗。

如果比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服用一些镇静类药物,即可痊愈。特发性震颤具有遗传倾向,约有60%是由家族遗传造成的,其症状主要为震颤,而且发展缓慢,是一种良性震颤,一般在吃饭、写字或做事时更为明显。 特发性震颤多表现为姿势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也就是当肢体处在某种姿势或活动时会出现震颤,比如吃饭、拿筷子、倒水等。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两手同时发病,而且在早期就可出现头部震颤,这一点与帕金森不同。当精神松弛或休息时,震颤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有些老年性震颤病程长,而且进展缓慢,这会对老人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但不会造成无法活动,所以无需过度担心。 关于帕金森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帕金森在老年人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我国帕金森患者已超过200万人。专家指出,震颤是帕金森的早期表现,约有60%的患者会出现手抖,所以肢体震颤是帕金森诊断的强烈信号。

帕金森震颤通常会从上肢远端的手指开始,主要以拇指、食指和中指为主,其表现与搓丸子和数钞票类似,多为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放松和静止时震颤,活动和用力时消失。 帕金森早期一般很少出现头、下颌、嘴唇以及舌头震颤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帕金森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节律性,其震颤频率为每秒4~7次。

帕金森患者还会出现肌肉僵硬、行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最终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至于手抖动后是不是帕金森,需要神经内科专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头颅MRI、肌电图、睡眠脑电图等进行综合诊断。 行动迟缓也是帕金森的重要表现之一,有些患者在出现行动迟缓后,可能会觉得年纪大了很正常,所以往往会忽略掉。

帕金森早期诊断很困难

帕金森作为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目前无法根治,但一般不会对寿命造成影响。 有些特殊性帕金森还会出现幻觉,而且一些治疗帕金森的药物也可致幻。由于帕金森症状不典型,所以早期诊断很困难。帕金森不一定都有震颤,有些患者的初发症状是动作迟缓,这很容易误诊。当帕金森出现手抖等症状时,已进入典型症状的临床期。

专家表示, 对于大多数帕金森患者来说,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阶段叫做“前驱期”。也就是说,在这些临床症状还未出现前一些特异性表现就已出现,比如嗅觉下降、便秘、睡眠障碍、夜间说话、不自觉伸胳膊伸腿等。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小心帕金森,前驱期一般维持5~10年,之后发展为帕金森。

帕金森患者手脚颤抖、僵硬、行动较为迟缓,在躯体方面的症状更为明显,记忆力一般不会受影响,但思维和行动比较迟缓,如起身开门的动作较慢,协调性也不好。 老年痴呆患者大多喜欢静静的呆着,不愿意动,而且也没有躯体症状,但会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总爱忘事。

由于帕金森被归为运动障碍性疾病,所以很多人就简单地认为帕金森仅仅会出现运动障碍。实际上,帕金森的很多症状与运动无关,叫做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比如嗅觉敏感性下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便秘、尿频、多汗、性欲减退、疲劳、四肢疼痛以及头晕和焦虑等。

对于帕金森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应采取全面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 其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有些患者认为吃药副作用太大,所以往往延迟药物使用时间,希望能延长将来药物治疗的有效期。

实际上,机体本身有代偿功能,如果干预治疗过晚,代偿功能建立不好,会使后果更加严重。患者应在神经传导的环路还没有受到损坏之前(没有出现不可逆情况),积极治疗。 临床上的一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改善帕金森病,但药物的使用要循序渐进,从小剂量逐渐递增。因为长期用药后,作用时间会逐渐缩短,出现“剂末现象”。

一些患者由于辗转周折频繁更换主治医师,会导致用药的依从性差,效果无法保证。固定医生的长期治疗以及用药方案的持续跟进和择机调整,对病情的控制非常重要。

有些帕金森患者不喜欢运动,而实际上运动有辅助治疗帕金森的作用。研究表明,有氧锻炼项目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身体状况,比如太极拳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及平衡能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出现甲亢后也会导致患者手抖。如果手抖频繁,而且伴有消瘦、多汗以及心跳加速等症状,就要及时对甲状腺进行相关检查,因为这很有可能是甲状腺疾病引起的。

特发性震颤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一种疾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比较多见,特发性震颤又称家族性震颤,平均年龄37-47岁左右容易发病,部分病人饮酒后会减轻发病,一般维持2-4小时左右。

通常会认为是帕金森病。属于误诊。

药物治疗一般用普萘洛尔,或者扑尔酮治疗。

非药物治疗:A型肉毒毒素治疗,手术丘脑损毁术,80%可获得中等以上治疗。但是会有并发症,比如脑膜炎,颅内出血,吞咽困难和语言表达障碍。

特发性震颤一般属于“良性”,但会造成社交障碍。

对于特发性震颤临床容易和帕金森病混淆, 它发生的年龄就偏年轻,40岁左右,女性的比较常见,这种震颤以头部的不自主的左右的晃动为主,所以说它本身实际上和其他的一些静止性震颤有比较明确的区别,所以说发病的机制也是和其他的这种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也有区别。

药物治疗现在有几种药物可以选择,一个是心得安,这种是比较老的一种药物,能达到一定的疗效,还有一种药叫阿罗洛尔,这种药物对于特发性震颤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是这种药物可以对心脏的收缩和心率的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说这种药物一般是在医院使用。另外是在心电监护的情况下进行早期的药物的使用,等药物达到一定的安全性以后,回家再使用。有一部分患者,我们也可以进行立体定向的手术治疗,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感谢提问!

通常我们在遇到这种震颤的时候,就会 第一时间 想到 心理素质不够过硬 。这样去想也没错,若是完全这么去 认定的话 ,那还真就 错 了。

造成一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种,而 心理作用所起到的影响也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 。 从遗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心理素质也在进化的范畴之内 ,但 心理素质既有先天上的赋予,同时还有后天上的影响,最终心理素质上的进化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

但 遗传基因上的进化却是有模有样的一步步的推进 ,但也会保留一些必要的特征来对自身所处环境产生某些特的预警,而这种预警有时候是有益的,但是有时候却遗留下了一些不必要的隐患。

还有就是特发性震颤的根源要清楚,这是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自适性发生了排斥。这种排斥因素有时候是有形的,同样有时候是无形的。而强化自身心理素质以及 健康 的身体也是很有必要的, 若是二者不同步,即使有再强的心理素质或者体魄依然经不起那无形的摧残和洗礼 。

总之,对待这种特发性震颤类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 未雨绸缪 ,让其 消失在萌芽之中才能更有效 。就如同,主动咨询心理问题的。其实已经进入了 心理抑郁不能自拔 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在病症上类似于 病入膏肓 。即使咨询了也通常 无济于事 ,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 自我开导和自我麻痹 。

健康 是自己的,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自我培养。排忧解难,好说难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