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经济你怎么看?

现在在这种经济紧张的时刻,你对中国的经济怎么看?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土地和粮食供给对未来 经济发展构成极大制约 记者:现在国际上很关心中国的经济走势,但立足当下谈论的比较多,着眼于未来谈论的比较少。在中国经济学界,你是以预测未来而著名的。从一个长时段来看,比如未来5-10年,你认为中国经济要注意些什么,或者更直接地说,未来10年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王建:未来十年就是到2015年以前。说到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应该对到2015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有一个判断。 德国著名学者霍夫曼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理论,即重工业一旦在全部工业产出中的比重达到一半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而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就算是基本完成了,用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率关系看,一半就是1,三分之二就是2,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系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日本,“霍夫曼系数”已经达到3,80年代中期的“亚洲四小龙”都达到2,都是基本上完成工业化的标志。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特殊的发展战略也曾达到3,但不是正常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很大调整,80年代出现了轻工业的超前增长,重工业比重随之下降,但是到90年代以来,重工业的比重又开始上升,目前的“霍夫曼系数”约为1.25,所以可以说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到2015年“霍夫曼系数”将可能超过2,工业化任务也将进入到后期阶段,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 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也是城市化的高潮,中国由于过去一直采取工业化超前战略,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极不同步,所以在未来十年中城市化高潮还会更“高”一些。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是生产要素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过程,不仅人口要进城,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向城市和工业转移,资金还好说,目前就有较多剩余,主要是土地极为稀缺,因为中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平原只占12%。工厂、城市和道路都要建设在平原,而平原又是中国最宝贵的农业资源。中国有超过19亿亩耕地,其中坡度低于8度的平耕地只有9亿亩,主要在平原,都是耕作条件最好的优质耕地,以粮食亩产来说,平耕地的亩产量是其他耕地的两倍以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平均在1千公斤,亚洲国家膳食结构不同,消费粮食少一些,也要500公斤。中国到2015年人口将超过14亿,人均500公斤总量就是7亿吨,1998年是中国粮食产量的高峰,达到5.1亿吨,但是自那以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退耕还林等原因,耕地减少了6364万亩,年均减少超过1千万亩,产量也减少到去年的不到4.5亿吨。如果由于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停滞不前甚至继续下降,到2015年的供需缺口就可能扩大到1.5亿吨。长期以来,世界的粮食贸易量稳定在2亿吨上下,如果有四分之三让中国买走是不可想象的事,但是没有粮食,工业化也好,城市化也好,统统提不上。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1998年以来中国耕地面积减少如前,而非农人业口增加了5140万人,人均城市化占地是1.23亩,去掉退耕还林面积也要0.8亩,按此计算,如果到2015年中国的非农业人口再增加3个亿,中国的城市化率也才达到45%,耕地却要占掉2.5亿亩,这怎么了得?所以,土地以及粮食供给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矛盾关系就成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极大制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14
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