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着眼点的认识和看法

如题所述

一、首先谈谈对中特理论体系的理解 可以简记为“一四九”: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四个支柱: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本质论、市场经济九项内容:涵盖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其中有二点需要重点强调一下的:一是本质论应该放到精髓里面。理由是,只要掌握了本质论,才能算得上真正掌握了中特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从哲学层面上把握了这一理论。二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觉得将来回过头来看,可能更加重要,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能更大。其理由是,它将中国共产党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扩大在全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代表中国共产党全面真正地完成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个人觉得,结合实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三个不”和“三个最”:主义不重要、幸福最重要;谁的招儿不重要、好用最重要;别人怎么看不重要、自己过好日子最重要。当前经济发展处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后危机时代,外需受挫,内需不济、经济结构不佳、社会矛盾大危机四伏。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纠偏一个理念:发展就是GDP。其实发展不能单一的GDP标准来衡量。发展需要用国民幸福和国家强大等综合性指标来体现。GDP不是给人看的,也不是各级用来吹嘘自己能力本事的。过去之所以过于重视这一指标,其原因主要是国家穷,解决温饱是主要目标,所以重视总量经济,但单一的总量指标会带来很多问题。(二)搞好二个改革:一是民主建设改革。民主问题主要是保证决策科学和还权于民。民主的问题主要是在某种程度、某些局部上表现为权力过于向高层、向一把手集中,要通过改革确保党的决策更加科学,切实还权于民、平衡于决策系统之中。二是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改革。考什么:GDP指标、就业指数、百姓幸福指数、人均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环保及社会安全稳定状况等。谁来考,组织部门是一个方面,日前看,这方面的权力过大,要增加百姓考核这一块的砝码,怎么个考法,要通过改革来探索。(三)调好三个结构:一是利润收入分配结构。这一结构决定其他结构的调整。目前从分配上看,主要是国家拿得多,地方拿得少;资源和资金要素分得多,人力资本要素分得少;不合理的高收入多、合理的高收入少。利润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二是中央、地方和私营经济组织经济责任结构。目前三者责任、行业区分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央组织经济应侧重于强国,地方组织经济应侧重于弥补地区间经济差异,私营经济应是富民。要通过行业、领域、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完成任务这一界限和任务的区分。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进行主导和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四)确立四个定位:对我省来讲的。一是利用资源优势向中央要更多的扶持政策资金;二是延伸资源产业链条发展现代高附加值农业和工业;三是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发展,这是后发地区发展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四是积极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很多人对指令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看法是不够准确的。它们只是片面地认为国有计划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没有效率,而私营经济、市场经济才有效率。其实,没有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划无成本的。指令经济有管理成本,市场经济有交易成本,且企业内部也是指令经济,体现的也是管理成本。企业与市场的界限是,当管理成本大于交易成本时,企业就要把一些业务推向市场;当管理成本小于交易成本时,企业还要将属于市场的东西,纳入企业内。人们说指令经济,也可以说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无效率,市场经济或私营经济有效率,其原因就是指令经济的无效率,大家盯得住,因为那损失的是百姓的钱;市场经济或私营经济无效率,那是因为这种无效率的损失由企业自己来承担。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省份不能没有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只不过是形式内容有所区分而已。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一是控制国计民生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资源;二是搭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经济运作平台;三是建设需要重大和长期投资的支柱型产业和战略产业。如何发展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一要集中处于分散地方的国有资源;二是政府要积极谋划和推进关乎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战略产业的大项目建设;三是集中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法人治理和企业管理。四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政策和资金倾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并作了如下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相关表述相比较,引人注目地增加了三个内容:一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这一新的表述,应高度重视并深刻领会。

  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十七大以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适时地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 “四位一体”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永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们通过扬弃资本主义文明而揭示了未来新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它将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因此,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简明表达,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党中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了我们党所要秉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就是:(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昭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对立面,一是共同贫穷,二是两极分化。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与共同贫穷相对立的。针对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生活改善不大、普遍贫穷的状况,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据此理解,共同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也是与两极分化相对立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明了党中央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同时,这也昭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十八大报告还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