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晏子春秋》文言文原文带翻译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雨雪下了三天没有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白毛皮缝制的皮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看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难道)不寒冷吗?”

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吃饱了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知道(这么想)了。”景公说:“好!我愿意受您的教诲了。”

于是便命令人发放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并命令在路上见到的难民,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出处:《晏子春秋》——春秋·晏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其书共八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不完全真实,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

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裘发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15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第3个回答  2011-02-23
看看这可以吗追问

谢谢你提供的这个,不过这上面没有我要的文章!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9972.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