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到一个好母亲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5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但是,母爱是有分寸、有尺度的,过多过少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在强调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教育环境中,母爱与现实教育的要求是有矛盾的,与孩子追求自立的愿望也是有冲突的。作为一个 母亲,只有正确把握母爱的分寸,才能化解这种矛盾与冲突。

工具/原料

    正确的母爱

    好母亲

    方法/步骤

    一、多蓄于心底,少显于形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的母亲其母爱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性格开朗者,往往表达的方式比较直接,有时不分场合,也不顾及孩子的心理状态,使母爱的表达非常豪放与率直。性格内向的母亲,一般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不同文化层次的母亲其母爱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会有朴素与精细的差别。不论何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母爱蓄于心,藏于情,而尽量少显于形,过于直,那就会使母爱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所谓蓄,就是要加强修养。母爱是母亲的天性,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但后天的修养是使母爱至善至美的重要过程。这就要求每个母亲加强学习,积极提高文化素质,不断陶冶道德情操。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的母亲,才会真正理解母爱的真谛,才会赋予母爱更完美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二、多施于幼小,少给予青壮

    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享受的母爱应该有所不同,这是母亲要把握的分寸。对处于幼小时期的孩子,大致相当于上小学之前,应该施于更多的母爱。孩子从嗷嗷待哺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走步,处在弱小渐长的过程之中,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抗御疾病和外来伤害的能力,犹如一颗小草非常脆弱,经不住任何风霜雪雨的摔打。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母亲的精心呵护,一丝母爱就如一泓清泉,会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成长,母亲也会从孩子快乐的成长中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但孩子到了青壮年以后,就应该尽量减少母爱。这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自己也要承担做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了,如果母亲总是觉得他们没有长大,仍然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喋喋不休的唠叨,那只能适得其反,使母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多渗于行为,少挂于口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母爱,感情诚挚深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通过慈母飞针走线密密缝的动作形象,让读者强烈感受到母爱的厚重与真挚,具有无爱胜有爱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母亲应该把母爱渗透在自己的行为中,而不是放在口头上。一是要渗透在勤劳奉献上。母亲在一个家庭总是处于枢纽位置,要调整上下左右的关系,安排好全家的衣食住行,特别是要处理好孩子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这都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也正是通过奉献播撒母爱。二是要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上。生活细节关系孩子的喜怒哀乐,也关系孩子生活、学习、健康的状态,处理孩子生活细节的能力最能表现出一个母亲的生活经验,也能反映出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因此,要善于把母爱寓于孩子的生活细节之中。作为母亲,要尽量减少那种口头式的母爱。现实生活中,有的母亲对孩子动不动就什么“我的乖乖”、“娇娇宝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过多过滥,会助长孩子任性、娇气等一些不良习性的产生。

    四、多注于失败,少添于成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成功与失败的事,遇到快乐与痛苦的事。母亲应该怎么对待呢?著名作家郑振铎曾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这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事实也是这样,孩子在失败、痛苦的时候,最需要关怀,最需要母爱。比如,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母亲的一个吻,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就会使孩子感到温馨,减轻精神压力,从而受到激励和鞭策,其教育的效果远比打骂要好。再如,孩子在事业上不成功,或者创业失败,总会造成财物的损失与身心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需要母爱的抚慰。如果母亲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会使孩子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从而振作精神,努力奋发,可能取得新的成功。如果过于责备,或者没完没了的唠叨,会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会毁了他们的一生。那么,在孩子成功的时候,快乐的时候,母亲有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他们骄傲自满。成功时就是欢笑和奖励,失败时就是棍棒加打骂,这是每个母亲要特别注意避免的问题。

    5

    母亲是伟大的,但只有掌握母爱分寸的母亲才是成功的母亲,愿天下的母亲都成为伟大而又成功的母亲。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首先,要注意言传身教。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与否与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母亲在孩子面前应该是聪慧的、勤奋的和有能力的。如果您希望孩子多看书,那么在业余时间里您也应该好读书、好学习,善于把您得到的信息与孩子分享。这样孩子才能受到您的感染,把读书作为乐事。
  第二,最好自己也“长不大”。孩子喜欢活泼幽默的母亲。在孩子面前做母亲的也应该是“孩子”,会玩会闹。母亲和孩子在一起时不必总是一本正经、不怒自威,母亲应该有幽默感,虽然这可能是父亲擅长的。必要的幽默技能会使孩子感受到母亲特有的智慧与宽容,他们的心会与母亲靠得更近。
  第三,懂得情趣,懂得跟孩子沟通。跟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话题广泛,氛围民主,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谈下去就成了“说教”,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母亲罗嗦,觉得烦躁不安。因此,多和孩子一起创造一些共同的经历,培养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做法是走进孩子心灵的第一步。母亲应该适时地和孩子一起购物、一起看电视、一起旅游、一起劳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母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这很重要。总之,沟通需要积累,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能把心里话全都告诉母亲,只有通过长年的情感交流才能做到“沟通无极限”。
  第四,信任孩子、宽容孩子,与他们一起成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面对孩子的过失母亲应该有“大将”气魄,既不大惊小怪,也不听之任之。母亲需要在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的基础上引导他、帮助他,并且把您对他改过的信心传达给他。有时母亲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那么有效,没关系,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放弃教育的机会,母亲可以向专家求教,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后,懂得关爱自己,保持良好情绪。自古以来母亲就和奉献联系在一起,似乎母亲应该无时无刻不在付出,其实不然。母亲的健康和快乐是孩子生活上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柱。母亲不要因为照顾孩子累垮了自己的身体,也不要因为孩子的缺点一筹莫展,母亲需要爱护自己,需要属于自己的快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12
1.注意言传身教
2.保持幽默感
3.通情达理
4.对孩子信任、宽容
5.保持良好的情绪
(๑>؂<๑)
第4个回答  2014-11-24
对老人关爱!对老公心疼!对孩子照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