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种什么称呼,本来是一种耻辱,却被当时的人当成光荣?

本来是一种耻辱,却被当时的人当成光荣?

“奴才”这个称呼本来的寓意是耻辱的,在清朝的时候却改变了它原本的意思,在清朝的时候不少官员都以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奴才为荣,这种情况一直到清朝灭亡才有所改变,现在再说谁是奴才这就是骂人行为。

奴才的含义发生改变还是当初太监们起的头,都知道太监很容易得宠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们在皇帝面前毕恭毕敬的态度,皇帝自然是喜欢一个毕恭毕敬的奴才而不是一个敢和自己叫板的大臣。


其实从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只是在清朝之前的皇帝知道这样做的危害,还是尽量在控制自己的这种行为,甚至还有皇帝特地放下身份去请某些有才的人入朝为官,一个国家只有这样吸取多样的建议才能走向强大。

而清朝却是恰恰相反了,在当时的官员地位极其低下,除了以往每日上朝时对皇帝的跪拜,清朝还让所有的官员都跪在地上办公,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都尊严早就消失了,要是真的有尊严的话也不会继续待在这个官场的。

这样长此以往的发展下所有官员都没有了羞耻心,在第一位官员发现太监自称奴才能得到皇上的欢心时,就有官员开始在皇帝面前称呼自己奴才了,慢慢的这就变得流行开来,当所有人都这样干的时候,自然会有人觉得自己能在皇帝面前称呼奴才是一种荣幸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现在的人一说到“奴才”这个词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些地位非常卑微的人,没有任何的尊严,甚至还会有人骂“狗奴才”。在现在的一些戏剧之中,大部分的人也都是自称“奴才”的,但是“奴才”这个词在清朝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称“奴才”的机会。

有关“奴才”一词的最早纪录是在《晋书》中,最初是刘渊说司马颖是奴才,但是直到了明朝之后,才慢慢的出现有自称“奴才”的。在现在许多的影视作品中几乎都是太监是自称“奴才”,而那些当官的很少在上级面前自称“奴才”,所以说他们都是认为“奴才”这个称呼是一种耻辱。

到了清朝初的时候,“奴才”这个称呼还只是皇宫中那些处于最底层的人才用来自称,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雍正时期军机处的原因,让皇宫中官员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是一些官员的日常生活都要非常的小心,如果说错一些话被别人听见,那么就有可能会倒大霉。

所以在雍正时期的皇宫中,所有的官员都是非常的谨慎的,非常担心会惹皇上不高兴,于是在皇宫中就兴起了一股阿谀奉承的风气。一些官位不是很高的官员为了讨好上级就贬低自己的身份,所有的官员在面见皇上的时候都是自称“奴才”的。在这个风气一开始出现的时候,让那些大臣和高官们都非常的高兴,于是慢慢的“奴才”这个词的意思也就变了,变得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的自称“奴才”了。而“奴才”这个词也就成了表示关系亲近的词语。

第2个回答  2019-12-22
我觉得这种称呼应该是比较特别的,因为他们在称呼上并不会很认真。
第3个回答  2019-12-22
我觉得是太监,虽然很耻辱,但是当时他们的地位很高。
第4个回答  2019-12-22
奴才这个称呼非常得具有侮辱性,但是当时的人却以此为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