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蚀裂隙孔隙水

如题所述

1.1.4.1 溶蚀裂隙孔隙特征

碳酸盐岩及其他可溶性岩矿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沿着已有裂隙溶蚀扩张或将可溶盐成分溶解形成新的空隙,为地下水提供了赋存空间。红层中可溶性岩矿成分主要是原生沉积岩的灰岩、白云岩、泥灰岩、钙质泥岩、膏盐等,少部分是在构造裂隙中充填重结晶形成的方解石脉等可溶性矿物。这些物质在地下水的溶解作用下,形成溶蚀裂隙孔隙。溶蚀裂隙孔隙的发育程度与可溶岩矿层的成分和地下水的动力强度与饱和度有关,一般可溶性岩矿层愈厚大,可溶盐含量愈高,构造破裂愈强烈,地下水循环交替愈快,溶蚀裂隙孔隙越发育。四川盆地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的泥岩段,石膏和钙质含量丰富。遂宁组中部的含盐泥岩段,CaO+MgO 含量一般可高达9%~11%,溶滤带厚度在10.89~20.71m,地下水活动强烈,钻孔溶滤带岩心可见溶孔数为364~534个,溶孔直径0.1~0.5 cm,呈蜂窝状,溶隙、溶孔发育均匀,连通性好。蓬莱镇组中下部含盐泥岩段溶滤带厚度一般为5~10m,最厚13.87m,溶滤段岩心可见溶孔数一般为30~50个,顺层溶隙极为发育,均匀性相对较差。云南楚雄盆地SK11号供水孔,孔深500.29m,230m以上孔段岩性为钙质泥岩、泥岩,不含石膏,岩石化学成分中SO4含量小于0.05%,Cl含量为零,Ca含量小于0.5%,溶孔发育零星,孔径小;230m以下岩性为钙质泥岩、石膏质泥岩,岩石化学成分中 SO4含量2.25%~13.45%,Cl 含量0~0.05%,Ca 含量1.5%~5.83%,溶孔溶隙发育,含膏盐层段的岩心溶淋呈蜂窝状,溶蚀裂隙宽0.1~1.0 cm。

1.1.4.2 溶蚀裂隙孔隙水赋存特征

赋存于可溶性岩矿层中的溶蚀裂隙孔隙内的地下水称为溶蚀裂隙孔隙水。

红层地区钙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等含可溶性矿物的岩层分布普遍,顺层或在层面上发育溶蚀裂隙孔隙,为地下水提供了储存空间,所以地下水的分布多呈层状,分布较均匀,富水性较强。

云南楚雄市云龙镇落花冲示范点,处于金沙江水系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区,地形切割深度大于200m,山坡坡度一般20°~30°。村庄坐落于圈椅状山凹斜坡地段,村后斜坡坡度20°左右,村庄处略呈台状地形,村前为一条冲沟,村庄距沟底高差约50m。出露地层岩性为钙质泥岩间夹有较多的泥质灰岩和泥质白云岩层,所钻14口浅井中,有9口井单井涌水量大于40m3/d,最大达97m3/d,3口在25~40m3/d之间,仅有2口井因所处地势较高而水量小于15m3/d。同样在苍岭镇腰站街盆地边缘的白家村,村庄西部的示范井揭穿钙质泥岩,多数井涌水量均在20~40m3/d,而村庄东部的示范井,泥岩钙质含量较低,涌水量一般小于15m3/d。

云南楚雄盆地内勘察、供水深井与勘查示范浅井对比(表1.8、表1.9),开采的地下水均以溶蚀裂隙孔隙水为主,井孔涌水量与井深、含水层的钙质含量呈正相关,所揭露的含水层层数越多,涌水量越大。腰站街片区钙质泥岩的溶孔发育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第一溶孔发育带埋深15~35m,第二溶孔发育带埋深40~55m,第三溶孔发育带埋深70~90m,90m以下溶孔逐渐变少。主要含水段埋深20~55m,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有关,地下水水位埋深与龙川江水位基本一致,富水部位一般在龙川江水位以下,上部的溶蚀裂隙发育段为透水而不含水段。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红层中的易溶盐会在一些区段富集形成含盐层。与非含盐地层相比,含盐地层往往可溶盐成分含量较高,更易形成溶隙、溶孔。大姚示范区含盐层中的NaCl含量高达24.62%~42.89%,CaSO4含量达10.41%~14.78%,含盐层中常见有盐溶现象和白色“盐霜”分布,溶蚀裂隙发育且宽大,溶蚀空洞多见,但发育分布不均匀。在大姚示范区含盐地层中调查泉点33个,泉流量离散性较大,流量小于0.1 L/s 的占21.2%,0.1~0.3 L/s的占36.4%,0.3~0.5 L/s的占12.1%,0.5~1.0 L/s的占3.0%,大于1.0 L/s的占21.2%。在20口探采结合浅井、中深井中,单井涌水量小于15m3/d的有6口,占30%,最小仅3.5m3/d;15~40m3/d的4口,占20%;大于40m3/d的10口,占50%,最大达75m3/d,富水性总体上比非含盐地层强。

表1.8 云南楚雄盆地深井溶蚀裂隙孔隙含水层参数统计表

表1.9 云南楚雄市苍岭镇智明片区浅井、 中深井溶蚀裂隙孔隙含水层参数统计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