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生活条件变好,反而年味变淡了?

如题所述

年味儿淡了,是因为人情淡了,过年过的是气氛,气氛需要有人来营造的,人都不在一起,怎么可能有浓厚的年味儿呢。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小时候盼着过年,因为有新衣服穿,有水果吃,到过年的时候老爸会提前买回来一箱苹果和一箱橘子,那时候都是竹箱子的。吃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

从置办年货开始,大人开始忙了,我们小孩也开始盼望着了,一直到十几岁才第一次有机会跟着大人一起去置办年货,走在东北天寒地冻的大街上,感受到的都是邻近新年的热情,对联,大红灯笼,烟花爆竹。

每年大年初二开始就串门,由于爷爷一直在我家,姑姑大伯们带着哥哥姐姐们都会来我家,二十多个人,要摆三桌才放得下,这时候除了在厨房忙活的,剩下的就聚在一起讨论这些孩子们了,问我们的考试成绩,那些到了适婚年龄的就问恋情,我记得那几年哥哥姐姐们都躲,我们就去打麻将打扑克。

再长大一点,条件好了,平时就可以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哥哥姐姐们也都在外地打拼,聚在一起的人一年比一年少,现在过年都只是打个电话,开个视频,互相在微信群里祝福一下,年也就变成了普通的一天,过着过着就过去了。

其实,新年在中国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但是忙于生活的我们都忽略了对家人的陪伴,自然就感受不到年味儿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8

过去农村虽然生活条件差点,但有着浓浓的年味。村子里早早的就热闹了起来,各家各户都在忙碌准备着,操劳了许久就是为了过上一个好年。而现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反而变的跟城市一样逐渐的消失了年味。不禁让人疑问,到底是什么把农村的年味给变淡了?

流通加速

现在农村里生活节奏在变快,早就已经不负以前的悠闲状态。大量的人员外出打工,只有临近过年的前夕才能赶回去,过年钱的各种传统习俗好多都被错过了。劳累一年的人们回家后更愿意多休息休息陪陪家人,往常热闹的大街上变的冷冷清清,连外出玩的孩童都很少,自然也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少了期待

以往的时候大家都期待着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新衣服穿,有吃不完的美味。现在的人少了这些期许,平常的时候就有穿不完的新衣裳,就连肉也能天天都能吃到。虽然条件好了,但多了的思想包袱,各种的压力呀人们变的更加的焦躁起来。害怕没有面子,害怕被比下去,反而更多的人在逃避这个传统的节日。

购买能力强了

曾经农村过年全家里都会出动,忙活着各种的事情,亲力亲为体验其中更有过年的感觉。现在的购买能力强了,花一些钱就能办好的事情人们也都懒的准备。花钱买花生瓜子,花钱买对联,花钱买的美味,现在钱能买到过年的所有用品。更例如现在很多的年夜饭都会在饭店里举行,不管味道如何总是觉的少了一些什么。

传统文化活动消失

过去农村里娱乐设施少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村子和村子之间都会相互举办各种的活动。踩高跷,迎花灯,舞狮子,耍秋千,猜字谜等等,人们也都乐意参与在其中。各地农村这些传统文化活动都逐渐的消失了,现在物质丰富但品质却降低了。少了这些传统的文化,过年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猫在家里打麻将、玩手机电脑甚至连门都不愿意出去,这样自然显得没有什么年味。

春节的活力降低

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过一些洋节,对于传统的节日反而不乐意参与,仿佛这些是老人的节日一样,过年没有年味也因为缺乏了活力。过年图的是一个热闹,曾经农村的大半夜街道上还处都是人,代表过年的鞭炮声也是络绎不绝。现在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天黑以后街道就变的冷清了,要不是着一宿的路灯和偶尔响起来的鞭炮声,和平常过日子没有什么差别。

其实现在农村里过年没年味,更多的是我们逐渐的长大了,不在像小时候的无忧无虑,肩膀上也多了各种的责任。我们自己觉的变了,但一定要给家人过年的气氛,过年的时候和家人待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年味。

第2个回答  2018-01-08

其实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长大了。

在以前小的时候,我们特别盼着过年,在过年的前一个月就早早的买好了新年要穿的新衣服,就盼着快点过年。

然后,每次在新年的前一天晚上,把新衣服准备好,就等着醒来的时候穿。

而现在,我们长大成熟了,对于过年也没有那么期待了。因为我们知道每过一年,就意味着自己又大了一岁。所以,确切的说,我们害怕过年。

但是,在农村那些小孩子眼里,过年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挺有年味的,就像当初的我们一样。

不过,现在确实年味不如以前了。这也正和人们生活条件好有关,之所以这么说,那么因为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创业了,很多人除夕夜的前一天才回来,然后在家待个五六天就又走了。所以说,在农村生活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没有人气,那么何来的年味可言呢?

第3个回答  2018-01-08

小时候条件不好,年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漂亮的新衣服、每天都是好吃的、甜蜜的糖果、父母的宠溺、好多的压岁钱和不用写作业的快乐,可是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穿新衣服,好吃的更不用说,只要你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到,不用等到过年,以前很多东西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你愿意,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像过年那样。

以前过年小伙伴们不管多冷都会出去玩,一起守岁一起放鞭炮,可是现在就算过年聚在一起,大家也都是各玩各的手机,很多时候都不想出去,宁愿在家里看看春晚刷刷微博,和朋友聊聊天。

生活条件好了,自然没有那么期待过年,现在过年唯一让人期待的也就是团聚了吧!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外国的节日在我国掀起热潮,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有不少的冲击,这也是年味变淡的原因吧!

第4个回答  2018-01-08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一个孩子们的盼望,就是新年的到来。

因为到过年的时候,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小年家里杀年猪,然后蒸豆包做豆腐,杀鸡宰羊,似乎那一个月里,每天都是那么的快乐。

而现在农村的条件逐渐的变好,反而对过年,也没有过多的盼望,因为过年里吃的东西,在平日里,我们每天都会吃。

也许现在的小孩子,在过年里只能盼望放几天假。

其实就算是放寒假,现在的小孩子,又需要整天的去补课,参加兴趣班,哪来的快乐而言呢?

而当我们这些,曾经喜欢过年的小孩子长大了以后,更加不喜欢过年。

一年辛辛苦苦赚的钱,在过年这一个月都会花光,甚至还不够。

而过年对于我们来说,已没有了味道,我们希望早些过完年可以挣钱,可以养家糊口,生活的压力实在太大。

而现在的农村人,大部分都已经搬到了城里去居住,就算在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小时候那般热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