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

如题所述

一、仿制
1. 纹饰与器型
纹饰和器型的仿制相对容易。最基本的方法是以出土的破损瓷器作为蓝本,直接仿画原件上的纹饰;比较到位的仿制是采用细毛笔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轮廓,然后用透明白纸印出轮廓,再将该纸贴在新的瓷胎上摹。为求得更高水平的仿制效果,利用电脑三维扫描纹饰可以做到与原件几乎丝毫不差。仿制器型也是如此。
2. 胎土和釉色
对胎土和釉色的仿制较为困难,是因为两者对原料都很有讲究。胎土的仿制取决于原料的配方,最初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以单一瓷石为原料,南宋之后,随着高岭土的发现,制瓷工艺迎来一大转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让景德镇瓷器自元代起扬名全国。而釉色的仿制则取决于釉料的产地和配方,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差异。
3. 出土原料与工艺结合
(1)老胎新绘:利用清中后期及民国的白胎,在上面绘上粉彩等釉上彩;
(2)老釉新胎:利用近年出土的老釉水装饰新胎;
(3)旧件新器:将足、流、底、口、颈等各残缺部分的出土物组装在新瓷器中;
(4)复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将残缺部位较少的旧器修补后放入窑中复烧;第二种是指将老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矿石原料,重新做坯烧胎。
二、做旧
做旧的手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 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征为主。常见的手法是用砂纸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氢氟酸腐蚀釉面,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渗透到被破坏的釉面内,造成出土效果。然而由于容易被识别真伪以及收藏者对仿品品相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做旧方法进入第二阶段。
阶段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做旧以仿传世品的特征为主。比如,高档次仿古瓷会采用中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根据不同的对象,中药的配方也会略有差异,加少许酒精利于造出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许氢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的亮光。
除了中药浸泡,其他的表面做旧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用茶水煮、用香火烟熏、涂细煤灰等等;至于器物内壁出现的鸡爪纹,在上釉瓷刚出窑时用小锤敲砸即可仿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学术观点方面:由于我们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很多的基本建设都在同步发展,在大兴土木工程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遗迹、遗址遭到破坏,也有部分得到发掘,还有更多的一部分被盗掘的现象。就考古范畴来讲,很多的遗址都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掘出来了,使很多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得到了修正。比如说,传统说法北齐时期(550—577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通过这两年在河南巩义市一个瓷窑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北魏(420—534年)的白瓷,使白瓷的出现年代又往前提了;还有,南京发现了三国时期(220—265年)釉下彩,使釉下彩的出现时期从唐代(618—907年)提到了三国。这些都是在科学的发掘过程中对原有的观点提出了修正。再比如说,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研究发现,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宋代钧窑,现在有了北宋说;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从北宋到明初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有不同的依据在支持各种学说的论点。这些发现虽然丰富了学术气氛,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一个学说的出现,我们的市场就会随之出现一种观点、出现一种“产品”。

    2.鉴定方法方面:从鉴定的方法的角度看,目前有科技检测和传统的目鉴方法。我个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势必要走上科技检测这条路,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到,中国的古陶瓷上下几千年来,分布地域广袤、窑口众多,烧造出的品种也非常繁多。而且瓷器在同一窑烧造过程中,由于温度、窑位变化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南北方的地域不同,所用瓷土也要差异;烧窑所用的燃料有煤和柴,烧成的瓷器也有差异。这就是科技检测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难题,它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的支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把原来某个杂志上发表的数据搬过来应用。.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造假、仿品,我之所以把造假、仿品放在第三类,是由于造假古往今来都有,民国时期更盛。造假有以盈利为目的的造假,也有彰现国力的造假,比如说康雍乾时期,对以前的东西无所不仿,仿完的东西就落上自己的款识,他是在彰现自己的国力,彰现自己的能力。所仿的瓷器器型、纹饰追求原物的风格,但是打上本朝的款,这也说明一种工艺传承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