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都偷袭珍珠港了,为何还不趁此机会攻打美国领土?

如题所述

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在经过周密的部署后,发动了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的突然袭击,在这场突袭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遇重创,虽然美军航空母舰因不在港中而幸免于难,但海战打的是各舰种间的团结与配合,而美军其他舰只的大量损失与相关技术人员的伤亡显然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恢复过来的,所以日军方面在太平洋上逐渐获得了暂时的优势。但是为何日军突袭珍珠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且已打草惊蛇了,为何不趁此机会调动主力直接攻打美国本土?这里面还隐藏着诸多的因素的。从日军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战略部署来看,在完成了对珍珠港的打击下,日本联合舰队立即西返并参与到了对东南亚的美英军队的作战当中。换句话说,日军对珍珠港的突袭是服务于其夺取东南亚这一主线的,而在夺取东南亚的过程中,珍珠港的美军舰队无疑是一巨大的威胁,所以射人先射马,珍珠港的美军也便难逃此劫。

日本早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曾一直和美国进行交涉,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持美国对日本的包括像原油,橡胶等战略物资的出口,这在抗战早期美国是同意的,因为当时的中日之间还是有限的冲突,还没有扩大到全面战争,而且当时的战争没有影响到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利益。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及日本的种种行动,美国已经开始意识到日本的野心很大,因此开始限制对日本的战略资源出口,其他西方国家也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这就对日本发动的战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日本对此的做法是置之不理继续战争。可是日军中虽为战争冲昏头脑者甚多,但冷静者亦有之。因为如果要继续进攻美国本土,除往返的燃油与弹药补给等难以估测外,美国本土海岸地带的相关军事设施与驻军等具体情况也尚未摸清(公平地说,日军每打一场大仗,战前的情报工作一般做的都是很到位的,即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贸然的再进攻,无异于是一场拼上全部身家的豪赌,而日本恰是赌不起的。所以在稳健派的建议下,联合舰队的西返也便在意料当中。

1941年末,德军已经征服整个西欧,残存的英国偏居一隅,无力对德国本土构成直接的威胁。德军的闪电战战术屡试不爽,从未失手,德军在苏联战场前期的压倒性胜利也几乎让所有人以为,苏军必败。德军一旦灭掉苏联,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没有敌手。在中国战场受阻,日军有了北上攻打苏联和南下吞并东南亚诸岛的想法,但是诺门坎一战,日军被打的丧失信心,不敢再招惹苏联,同时西伯利亚地区并不吸引日本。即使战胜,也只是为德国做了嫁衣。日本继而南下进攻东南亚,这里有日军急需的石油橡胶等资源,属于属于荷兰,法国等国殖民地,但是以上国家基本被德军打残,要么亡国,要么无力顾及,唯有美国虎视眈眈。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的战略是要求朝向德国、还是苏联。无疑日本要求朝向的是苏联,只不过法理对应德国。因为在德国与苏联之间,虽然日本与德国、意大利在40年底形成了以三国为轴心要求的军事集团联盟关系,但是彼此联盟的战争要求方向只是针对西方主导势力,而并不是同为要求竞争世界的苏联。但是当德苏之间战争爆发,日本战略要求的本想是将竞争世界一方的特别是苏联,共同形成针对西方主导势力要求的统一联合阵线意图彻底被破灭。这其实也是直接关系日本二战是否成败的最大战略支持点。因为就此日本在亚洲区域只能被形成孤军战略,势必就要立马遭来强大的西方主导势力(美国)早已等待许久而又只等迫其就范的威胁通牒落地。

也就是说日本对即将不久爆发的德苏战争,除了已经公开提前阐明关于要求中立的国家战争态度,并且通过与苏联签署的《日苏中立条约》,就是想达到平衡自身隶属的轴心国军事同盟集团这个条约关系性,以确保战略两方关系对等于日本。显然这是日本出自策略要求意识!而不是来自战略思想要求。似乎日本相当聪明,也十分主动优势。却不然,这种左右摇摆,计算利害、谁势相随的东方特质势利性,在战略竞争面前统统都只能成为随时要被踩于足下的垫脚石!随着德苏战争的展开虽然苏联损失无比惨重,但是只要苏联依然具有直接战略交锋性,那么这种再大的战争损失都不能代表苏联的战略同时能力有什么问题。毫无疑问苏联还必须需要迅速针对远东地区进行更强势于日本集结力量的战略大规模增援巩固。要知道德苏战争爆发后,对于苏联而言东方战略已经很明显相当至关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已经直接关系到苏联的对德战争是否能够成败上!因此苏联怎么可能会消弱支撑整个东方战略保持成立的威慑规模量?无疑在整个关东军的演习身后,日本必须还要在中国东北地区集结和部署从本土调来的更加规模庞大的战略动员兵力。并且日本这个战略动员兵力量至少都是两倍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规模。这样日本才能正好迎合德苏战场上,德国巨大的胜利进军脚步声中,又伴随响起日本的战争集结有效准备传至苏联。

很明显虽然日本已落入西方主导势力要求的通牒威胁窘境,但却并不影响日本此时最大企图优势直接战略要求取利苏联。那么摆在苏联面前的,除了必须要对德进行大规模持续战争力量的投入外,同时还必须另外以更大规模绝对优势于日本要求的战略集结力量完全就位。所以正因为直到苏联发起了绝对强大的莫斯科反击战同时,苏联的远东地区同样完全处于绝对优势性规模于日本要求的战略对持力量就位状态之中,这也是苏联最为难熬而心中无底的可怕战略阶段。特别是苏联要求展开的这个莫斯科反击战,更是直接要求(不顾忌任何伤亡代价除了进攻还是进攻)针对整个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80万精锐部队展开全线合围聚歼。但是只要日本要求的太平洋战争继续有效美国,那么苏联与西方主导势力建立的这个联盟战线就会因为各自存在的战争要求性质结束不同而失去意义,那么苏联当然不希望美国接着就战胜日本从而结束太平洋战争,因为美日战争打得越久只能越有利于苏联而无利于美国。这就是为什么日本45年敢以“玉碎一亿”强硬的战争说辞理由建立出处,也就由此引来美国必然要求向日本本土实施的原子弹打击。

日本人的目的是摧毁美国海军,使其无力投入中缅战场,为日军南下扫清最大的障碍。对于南下(南亚东南亚)或北上(苏联)的战略选择,日本内部一直都有激烈争论。直到诺门坎之后,日本人才发现苏联根本就啃不动,逐定下南下决心。南亚东南亚为美英法三国殖民地。法国已经投降德国,英国已经被打残,二者都不构成威胁。因此,实现南下战略目标的唯一阻碍就是尚未卷入战争的美国。而美国要介入远东战场,靠游泳肯定游不过太平洋。打垮了美国海军(的有生力量),至少就能迟滞美国人的军事行动,为日本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但日本人终究还是低估了美国的国力和战争动员能力,最终为自己挖了一片巨大的坟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8
当时日本的航母还没具备开到美国领土的能力吧
第2个回答  2018-06-30
日本是想打掉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要是全面侵略美国的话,日本打不过美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