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

如题所述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现在我们说的元旦,是指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


元旦的来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这一天,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张灯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不少单位悬起“庆祝元日”的巨幅标语,欢庆新年。


公历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个国际性节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关于元旦由来的故事。最早给元旦命名的是古埃及人。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700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他们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而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于是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这大约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

今天的公历,因为通用于世界各国之故而得名,是一种人们最熟悉的太阳历,也称西历、阳历、格里历。公历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就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古罗马人学习埃及人的历法精髓后,在儒略·恺撒统治时期制定了更加精确的儒略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布,儒略历传播于世界各地。1582年3月1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公历,又被称为格里历的来历。


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公历1月1日便是通称的“新年”,这一天也就是“元旦”。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9
1921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先生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新年“元旦”的来历。

但“元旦”一词,却源远流长,据说起源于三皇五帝时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元旦”一词最早见书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个象形文字,指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第一天。

从汉武帝时期起,规定阴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在1911年决定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把农历(阴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称为“元旦”,但当时并未对外公布。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国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为区别夏历(阴历)和公历(阳历)两个新年,便把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
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公历1月1日便是通称的“新年”,这一天也就是“元旦”。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第2个回答  2018-12-21
大概也许应该不知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