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如题所述

《西厢记》的故事大家都熟知。唐代书生张珙入京赶考路过河中府,顺便探望小时学友——现在统领十万大军的白马将军杜确并游览名胜古刹普救寺。不料在寺中邂逅绝色美女崔莺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当即放弃赶考,在普救寺借住下来,以便接近小姐。但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崔莺莺作为崔相国的女儿,家教更严。亲“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张生百方求计,也只得道场遥观,隔墙酬诗,没有当面倾诉的机会。风云突起,作乱孙飞虎闻听莺莺有倾城倾国之貌,带领半万贼兵包围普救寺,要掳莺莺为妻。三日不交人,烧寺杀人,“僧俗寸斩,不留一个”。众人一筹莫展,莺莺提出三个方案:一、“将我与贼汉为妻,庶可免一家儿性命”。母亲不允:“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二、“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也须得个远害全身。”母亲不舍。三、“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这个主意得到母亲的赞成,当下命令长老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挺身而出,修书给白马将军杜确,搬来救兵,彻底赢得了莺莺和丫鬟红娘的好感。大家都以为好事将成,不料事平之后老夫食言不守,许婚不认,设宴让张生、莺莺兄妹相称。两个年轻人大失所望。张生据理力争,被老夫以老相国在世已将莺莺许于侄儿郑恒推脱。张生痛苦万分。终于,红娘见义勇为,决定帮助两个有情人。她建议张生趁小姐到花园烧夜香时,隔墙弹琴倾诉心意,让莺莺进一步了解了他的一片深情与至诚。红娘又答应为张生传送书信,推动崔、张爱情的实际进程。莺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向张生居住的西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老夫人发现了崔、张的自主爱情之后,又是红娘承受了“家法”,据理力争,指责事“乃夫人之过也”,指出“信者,人之根本”,“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不为失信乎?”提出了成全两人的方案,迫使老夫人应允了两人的婚事。虽然后来张生和莺莺还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云开雾散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2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