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朗读课文9大好处家长该知道!建议为孩子收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提到孩子的语文学习, 我们常常会说到一个词就是「语文素养」, 很多家长现在都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比如让孩子多动笔写字, 多读书、写日记等等, 这些都是培养语文素养, 进而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的好方法。

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简单、 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声朗读。

我们这里说的朗读, 指的是让孩子大声把文章读出来, 声音洪亮有自信, 而不是小声念叨。

有资深语文老师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指出, 大声朗读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 同时大声朗读也是学好语文、 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好办法。

老师认为,很多孩子读书很多但是没有效果, 或者把课文看了很多遍,还是成绩不好, 往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去看, 有时候甚至眼睛在书里,心思早就飞走了。

大声朗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大声把看到的内容念出来, 就不会走神,就会去关注自己朗读的内容, 效果当然比默默看书要好太多!

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其实都忽略了大声朗读, 很多孩子性格比较内敛,也不愿意出声读课文。

大声朗读对记忆也很有帮助, 那些背课文比较快、比较准的学生, 往往都喜欢大声读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会给孩子朗读课文的任务, 就是因为学校非常清楚朗读的重要性。

当然,大声朗读的好处远远不止于这些, 除了对孩子学习的帮助, 大声朗读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性格, 改善一些心理问题,让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这些好处不仅对孩子眼下的学习有帮助, 还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大声朗读对孩子的9个好处,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会迫不及待想要和孩子一起朗读。

1增进脑呼吸

诵读在某种意义上和唱歌有相同之处, 它的运动原理是通过腹式呼吸带动人体各肌肉组织运动, 同时锻炼呼吸道和腹部,进而增进大脑呼吸。 人在发声时可以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的氧气, 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新陈代谢。

成人呼吸吸入300毫升空气, 在诵读和唱歌时可以增加7至10倍。

2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 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 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 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 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α波(8~13赫兹)被称为放松波。

α波频率较慢,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快乐感、 幸福感、深沉的放松、直觉地涌现出创意等。 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节奏越缓慢, 知觉上时间也会缓慢进行。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 使用右脑时涌现出大量的α波, 这恰恰开启和使用了右脑。

3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 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 很容易使孩子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内向的人大多都是不会、 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 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 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 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 理解读出来时,他就变得外向了。

4有利于记忆材料

经常大量诵读, 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 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

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 这个回路一旦打开, 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 生成一种优质「记忆」, 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5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学困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 大声读不好课文。 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 许多学困生能在读的过程中, 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诵读可以激发 *** ,提升自信心, 反复诵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胆量, 使孩子变得大气、大方。 特别是在集体诵读时可以相互壮胆, 进而产生诵读的热情和 *** 。

6再现「诗性美」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 都有著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 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所以,我们有话剧、歌曲、朗诵、 演讲、讲座、音频、广播等等, 很多的文艺文字表达形式,字正腔圆, 在声情并茂中融为人们的思想灵魂, 凝聚起精神力量。

7让脑神经兴奋

这本身就能 *** 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人在诵读时口腔、肌肉、舌头、 气流等的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 (特别是额叶、颞叶和顶叶), 在诵读时还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 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

坚持诵读,大脑就会变得灵敏好用, 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8形成感知能力

反复诵读能够激活人的感知能力, 并能和右脑中贮存的信息形成共鸣, 得到一种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感受, 并从中获得能量, 进而把这些宝贵的感知浓缩和储存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发展, 就会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 从而影响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

9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 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疯狂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 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 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 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培养孩子大声朗读习惯有哪些妙招

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

除了孩子课本上的必读文章之外, 家长不妨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 这样孩子不会特别抵触大声朗读, 反而是一种主动的带有兴趣的参与感。

在最开始的时候, 我们并不需要孩子整套整套的对书本进行朗诵, 毕竟每一本书都有其精华的部分,也有其粗糙的部分。

对孩子来说,在他独自挑选书籍时, 也需要去粗求精找到适合孩子年龄和心智的文章。

读前要先理解

大声朗读不是为了死读书而读书, 盲目着急的开始,囫囵吞枣的过程, 反而会让这个习惯的效果变得适得其反。

所以朗读之前, 家长也要更多地参与进来, 帮孩子一起做好功课。

比如文章中的生字、多音字、多义字, 先学会它们的读音,理解在本篇的含义;

比如对于作者背景、作品背景, 先大致进行了解;

比如孩子因为阅历有限不能感知文章某些句子的意思, 家长就要带着孩子来梳理一下, 让孩子尝试理解,这样才能更好朗读。

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时长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 所以大声朗读这个习惯要让孩子学会坚持下去。

选一个父母孩子都方便的固定时间, 每天到点便雷打不动的开始大声朗读, 这样可以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 让孩子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要特别用心的态度才行。

读后要有思考

在孩子读完书之后, 给孩子准备好热水润嗓子的同时, 可以让孩子平缓心情, 逐步走入正常说话状态。

这个时候就可以跟孩子探讨一下, 读完这一段或是这一篇文章的感受,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鼓励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