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黄谣难止,是否因为造谣成本太低?

如题所述

造谣的成本较低是导致造谣难以止息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下面我将从造谣成本低、互联网传播、社会信任危机、法律角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造谣成本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越来越方便,造谣者可以很容易地在互联网上制造和散布谣言。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论坛等平台迅速传播虚假信息,并且往往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相比于传统媒体和政府机构发布信息的成本,造谣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

2、互联网传播

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影响是造谣难以止息的另一个原因。一条虚假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当虚假信息被广泛传播之后,即使之后被证实是谣言,也难以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此外,虚假信息的传播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算法推荐、水军等方式,让谣言更容易被扩散和传播。



3、社会信任危机

造谣难以止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信任危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政府、媒体、专家等机构和人士的信任逐渐降低,同时对“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信任度逐渐上升。这使得人们更容易相信来自“自媒体”等渠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查,更容易成为谣言的温床。

4、法律威慑力不足

从法律角度来看,造黄谣属于诽谤或侮辱他人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和《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如影响公共秩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精神损害等,可以构成犯罪,受到刑事处罚。但是,由于入罪门槛较高,需要证明造谣者的主观恶意和客观影响,而且刑事处罚的执行和监督也存在困难,因此,造谣者可能会觉得法律威慑力不足,不敢造谣的心理防线被打破 。此外,受害者维权的成本也较高,需要承担诉讼费用、时间和精力,而且赔偿金额相对较低,没有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因此,法律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提高造谣者的违法成本,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造谣成本低、互联网传播、社会信任危机、法律威慑力不足等多个因素共同导致了造谣难以止息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互联网谣言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媒体素养,重塑社会对政府和媒体的信任。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和制造谣言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30

是的,造谣成本低确实是造黄谣难以杜绝的原因之一。互联网时代,制造谣言或假新闻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网络连接,就能很容易地制造出谣言或假新闻,再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出去。

以下是一些造谣成本低导致谣言难以杜绝的具体例子:

1.虚假视频:现在用手机录制和制作视频的技术变得非常容易,制作并且分享虚假视频的成本很低,但是这些虚假视频经常会在网上大规模传播,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良影响。

2.假账号:有些人制造虚假账号,冒充名人、政治人物等进行造谣,他们可以用这些虚假的账号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等,由于技术的先进、端口浏览器的多样性,他们可以掩盖身份甚至是国家来源。

3.虚假新闻:许多网站或博客可以随着谷歌搜索工具或其他工具,很快地制作虚假的新闻发布出去,他们不仅可以无限复制、粘贴、循环地发布虚假信息,还可以通过伪造证据或是证人来确保谎言流传下去。

4.链接欺诈:有些制造谣言的人会通过一种叫“链接欺诈”的手段来使谣言传播。他们将谣言和欺诈性的网站链接制作成一张诱人点击的广告图片,然后将其发布到社交媒体等平台上,诱使更多人点击它,从而将这个谣言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去。

综上所述,造谣成本低确实是造黄谣难以杜绝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只有通过全民齐心协力,从多个方面入手,整合多种手段和资源,才能最终解决谣言泛滥的问题。

第2个回答  2023-03-30

我个人的看法是的。之所以黄谣难以制止,就是造谣的成本太低了。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早已是老生常谈,但谣言在网络社会中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造谣的本质就是传播虚假信息,且这个信息对于当事人的名誉评价是不利的。

近期几个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莫不如此,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几乎一夜之间演变成为沸沸扬扬的热点事件。

比如一知名女演员遭遇网络谣言后,选择报警,但还有不少人仍相信谣言。面对悠悠众口,当事人百口莫辩。澄清会有时,相信很快公安机关将公布调查结果,公开谣言制造者的身份。相对于造谣,辟谣成本呈几何倍数增长,包括无谓消耗资源,也包括对当事人已然形成的伤害。如任造谣者横行、任谣言泛滥,道德底线将被不断拉低,秩序也被无端践踏。

去年,杭州谷女士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老板编造了“女业主出轨快递小哥”的故事。谣言传播后,谷女士遭遇网络暴力,一度陷入抑郁。在警方对诽谤者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后,谷女士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最终,最高检介入后,由自诉转公诉。今年4月,该案件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二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经过十个月的抗争,谷女士终于维权成功。造谣者的无耻、传谣者的无知、受害者的无助、法规的无力,在上述案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除了要树立“谣言兴于愚者、止于智者”的自律意识,也必须建立“法规止于治者”的他律规范,从制度和治理的角度去有效规范人们的言论边界和底线,切实营造不敢造谣、不能造谣的法治环境。

第3个回答  2023-03-30

造谣难止的原因不是因为造谣的成本低,而是因为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使得谣言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甚至引发社会恐慌,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伤害。

造谣者可以利用匿名账号或假名发布虚假信息,避免自己承担法律责任,这也是造谣难以遏制的原因之一。同时,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也导致了人们接收信息的盲目性和易受影响性,很多人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缺乏判断力,容易被谣言所蒙蔽。这也使得造谣者能够轻易地利用社交媒体传播虚假信息。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造谣的问题,包括:

1.从制度上加强对谣言的打击和处罚,加大法律制裁力度,严惩造谣者;

2.强化网络监管和舆论引导,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和审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高人们对信息真实性的识别能力;

3.增加媒体曝光力度,揭露谣言的真相,减少谣言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教育人们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提高人们的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避免被谣言所蒙蔽。

第4个回答  2023-03-30

造谣

造谣难止的原因确实与造谣成本低有关。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而且容易产生信息扭曲和误导。以下是一些原因:

1. **成本低**:在网络上发布一条虚假信息的成本相对较低,无需太多的投入与精力。这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或群体更容易散布虚假信息。

2. **传播迅速**: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使得信息传播变得非常迅速,而人们往往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转发消息,这使得谣言更容易传播。

3. **煽动性**:谣言往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种煽动性使得谣言更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和获得关注。

4. **认证机制不足**:虽然有些平台和组织致力于打击网络谣言,但目前的认证机制仍不足以应对大量的谣言。很多谣言在被辟谣之前,已经广泛传播。

5. **心理偏见**:人们往往容易相信符合自己观点和情感需求的信息,而忽略对事实的核实。这使得谣言更容易生存和传播。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1. **提高造谣成本**:通过立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传播虚假信息的成本,使造谣者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2. **加强网络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管,打击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3. **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让更多人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减少谣言的传播。

4. **完善认证机制**:加强对信息源的认证,提供更多的辟谣渠道,帮助公众更好地辨别真伪信息。

5. **科学传播**:加强科学传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使人们能够更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