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心计讲的是那段历史

最近看了美人心计 对历史很感兴趣了 我知道电视剧肯定和历史差距很大
所以很想看看真正那段历史是怎么样的
希望对历史精通的人能告诉我 那段的原版历史是什么样子的
最好是推荐本 “书“ 或者”在线可以看的资料什么的 谢谢了
推荐书的 追加 好的 要多少给给多少

讲的是西汉初年到汉武帝刘彻继位的这段时期。时间约公元前202年-前141年。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后都洛阳,同年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关于这段历史的书有《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等。

扩展资料:

《美人心计》的主人公历史原型: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

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

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

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人心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9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随后便是汉武帝时期···

详解: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汉高祖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刘恒。他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虽然汉景帝刘启时期(前154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10个月即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和南越一样,出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马复力等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治世时代。 汉景帝刘启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世宗孝武皇帝,也就是汉武帝。

窦太后人物生平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西历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二十岁的代王刘恒喜欢,先与其生长女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家族状况
代王刘恒原来的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故。 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后,三月薄太后封窦姬为皇后,刘嫖封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陈莎莉版窦太后(7张)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汉景帝登基以后,窦太后为表孝心,填其父所坠渊而筑起大坟于观津城南,人间号为窦氏青山。(史记索隐引决录注,北堂书钞引作决录) 窦后兄弟二人,兄窦长君,弟窦广国。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把归亚蕾版窦太后(6张)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后,托人转交给了窦后。窦后见到了这些材料后,把广国召来并详细问了其它一些情况,果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后还要弟弟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少君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在驿站分别时,讨来米汤水给我洗头,临走时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情时,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窦皇后重赏两个兄弟,都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为他俩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以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编辑本段左右朝政
窦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即位,皇后窦氏成了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太后过于溺爱幼子刘武,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对这位深得母亲喜爱,且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颇深,不仅同辇进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海口要将江山付托。 初元三年(前154),当时还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从容对刘武说:“我千秋万林心如版窦太后(11张)岁后,把皇位传给你。”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更是喜不胜收,后被窦婴急阻,才作罢。过后,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见。袁盎等众大臣皆一致反对。如此梁王继位之事也就作罢。但同时也为日后诸反对大臣血溅京师,兄弟不容埋下了祸患。 其侄大将军窦婴,平七国乱,封魏其侯。文帝崩后,封窦氏一族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因此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难道一定要司空城旦书吗?”话中讥讽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辕固生一听想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彻(汉武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皇太后时期
在刘恒未称帝前,他的结发妻子病逝,所生的四儿子在刘恒君临天下后也先后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书,奏请立皇太子。这时诸子中,只有窦氏之子刘启年龄大,刘启便被立为太子。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史记·孝文本纪》次子刘武先被封为代王,两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女儿刘嫖,被封为“馆陶长公主”。 由于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苦,与文帝同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汉书·文帝纪》)后来,窦氏的兄弟窦长君,窦广国到长安认亲,汉文帝见到两位国舅,十分高兴,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给他们,并留他们住在长安,宰相灌婴和周勃认为两位国舅出身寒微,没有很好读书,应选择有品德的教师对他俩加强教育,以免重蹈吕氏外戚作乱的覆辙,窦氏兄弟“由些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汉书·外戚传》) 窦氏年长色衰,大病后视力下降,遂渐失宠。对此,窦皇后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吧而已。 前169年梁怀王堕马身故,刘武便在前168年改封为梁王,史称:梁孝王。 前一五七年(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 景帝三年,爆发“七国之乱”,三月后平定。次年,梁王武入朝,景帝款宴,喝的兴起时景帝对皇太后夸下海口说死后将帝位传于刘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因她极宠爱小儿子刘武。但其侄子窦婴进谏道:“父子相传,是汉代的祖制,怎可如此。”此言得罪了太后,没几天窦太后便下令把窦婴从皇戚的名册中除名。 窦太后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但景帝只酒后失言,并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会违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为难之际,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景帝当机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刘荣含冤被废,窦太后乘机再次进言,要立刘武为嗣。 大臣袁盎等上书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机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愿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刘武听说袁盎等从中作梗,派刺客杀戮了袁盎等数十大臣。景帝龙颜大怒,严令缉捕真凶,事情败露,刘武无奈,刺客自杀。幸托得馆陶公主向太后说情,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但从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梁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闻讯整日涕泣,不吃不喝,经常大骂:“皇上果然杀了吾儿!”景帝孝顺,闻之有些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馆陶长公主给景帝出主意,让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太后方转悲为喜。 这时,窦太后已失明,她喜欢黄老之术,景帝及窦氏兄弟也不得不读《老子》而尊黄老之术。“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黄老为祖,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窦氏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将文帝、景帝在位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对于窦太后推行道家治国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汉经历过白登山之变之后,发现自己现行国力尚未强大到当时的北方匈奴政权进行对抗甚至灭掉对方的水平,国内刚刚经历过战争,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因此,从曹参起,历经吕后、文、景执政,西汉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国推行黄老治国的理念,全面实行轻徭赋垦荒地的国家经济基本方针,后虽经过七国叛乱的干扰,但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已经不可逆转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经空前强大,已经具备了和北方匈奴政权相抗衡的实力,但是此时,窦太后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此时开战,不但无法取得胜利,反而可能将文景以来积累下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后接着进行了分析:国民经济实力尽管大增,但是发展成果根基尚浅,很容易被大规模战争所动摇,而且当时的军队建设由于发展经济为前提也有所懈怠,军队的训练和将领的选拔有所松弛;况且此时匈奴的实力尚未削弱,其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而且如果北击匈奴,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是无法剿灭的,而且当时西汉的养马业更是比较松弛,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宝马,耐久力不行,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西汉尚未和西域取得联系,一旦发兵必然是孤军深入,而且对于匈奴内部的情报掌握也不稳定,综合这些因素,尽管汉朝已经非常强悍,但是仍旧处于无法剿灭匈奴的阶段上。汉武大帝几次要求出兵均遭否决的原因也在这里。

太皇太后时期
西历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逝世
窦太后死于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1-02-19
刘恒 汉文帝
错误汇总
1、汉惠帝时期,吕太后居于长乐宫,惠帝及后妃居于未央宫,剧中所说的建章宫为汉武帝时期所建。
2、皇帝驾羊车巡幸后宫、宫人在竹叶上撒盐水的故事发生在晋武帝时期。
3、周亚夫觐见吕后的贡品中有代国特产茶叶一项,代国为今山西省东北部与河北省西北部,其自然条件并不适合生长茶树,特产一说更无从谈起。
4、小皇帝从吕禄府回皇宫之后给吕后所背的《三字经》是南宋时期的作品。
5、窦美人生刘嫖时,刘恒为汉朝诸侯王,所以当时刘嫖应该被称为“翁主”而不是剧中所称的“小公主”,公主是对皇帝女儿的称呼。 应叫嫖儿.在明朝以前,嫖没有玩弄妓女的意思,应念(piāo)。剧中念成了(piáo)
6、陈平、莫离、吕禄 把匈奴首领冒顿(mòdú)念成了冒顿(mào dùn)。
7、剧中第三十五集,窦漪房拿着带血的手帕去找刘启,宫人通报时说的是:“太皇太后驾到。”而那时的窦漪房是太后,并不是太皇太后。
8、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但是在剧中两人却没有任何关系。
9、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的,不应该出现拜佛、抄写佛经等情节。
10、刘恒要刘启选拔官员,尤其是户部人员,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正式确立是在隋朝,其前身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所设立的六曹尚书。
11、汉惠帝刘盈驾崩时,吕后下令让无所出的后妃殉葬。这点是不符合历史的,汉代是禁止活人殉葬的。
12、汉景帝时期,栗姬的住所为椒房殿。而事实上,椒房殿是武帝时期建立的。
13、服饰应是交领右衽,但是剧中有的是右衽有的是左衽。
14、历史上刘章的老婆吕氏是吕禄的长女,电视里的吕鱼却是吕禄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与历史不符
15、历史上刘恒没有青宁和周子冉这两个王后。 历史上刘恒第一个王后给他生了四个儿子,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王后的姓名, 史称代王后,意思是代王刘恒的王后, 她死了后刘恒封窦漪房为王后。 她的四个儿子都相继去世了。
16、历史上刘恒的慎夫人不是电视剧中的聂慎儿,历史上的慎夫人是邯郸人,生卒年、家世不详。历史上的慎夫人没有生过孩子,电视里慎儿生了刘武,这是错的,历史的刘武是窦漪房的儿子。
17.剧中窦漪房为引起刘恒的注意,在草地上放风筝,这是不符合历史的。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从春秋到晚唐,风筝一直都是用作军事消息的传递,直到晚唐,才用于玩具的。
18、电视里的张嫣是刘盈姐姐鲁元公主丈夫的小老婆所生,这是错的,历史上的张嫣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
19、电视里张嫣嫁给了周亚夫,这是错的。 历史的张嫣至死都是处女,她死的时候,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发现,张皇后至死竟然冰清玉洁,依然是个处女。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她,怜惜她。于是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叫做花神庙。
20、剧中薄太后说青宁是长安来的,让她煎些茶给家人子们喝。这是不合常识的。“茶”在汉代时是有所发展,但是唐之前喝茶都叫“茗饮”,“茶”字也是唐朝人陆羽著《茶经》时新造的字。
21、剧中锦瑟家乡在赵国而被误派到代国做家人子,实际历史上,是窦漪房。
22、史载,薄姬是汉文帝刘恒生母因恶蝗虫之灾,痛国惜民,吞食蝗虫而毙,剧中薄姬却并非如此而死。
23、第十一集中出现“班门弄斧”的成语。虽然这成语和鲁班有关,但是“班门弄斧“出自于: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在西汉初期不可能出现。
24、剧中数次出现以18岁为成年,但古时(春秋至明代)以20岁为成年。
25、剧中多次出现“吃醋”一词,也是不符合时期的,“吃醋”一词典故出自唐朝的宫庭里,发生于唐太宗时期,唐以前是没有这个词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美人心计》讲的是汉朝初年那些事,指公元前202至公元前40年之间的故事,主人公是 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讲述了她传奇的一生。

你可以参考《史记》,后妃传记等,主要看惠帝,文帝,景帝和武帝前期的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19
1、梁王刘武其实也是窦漪房的亲生儿子,慎夫人其实一直没有生育。
2、历史上的慎夫人其实十分受宠,窦漪房后期眼睛不好之后就失宠了。电视里演的刘恒对窦漪房的无限制的好其实并不是事实,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窦漪房而罢黜六宫,历史上他有很多宠妃,甚至还有男宠。如果不是因为慎夫人没有生育,窦漪房的皇后位置都很危险。
3、历史上的慎夫人其实是非常知书达理的。并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坏。
4、电视里演到,出往代国的家人子里面,有一个家人子想要去赵国而不是代国。历史上这件事情其实是发生在窦漪房身上的。
5、那里演到惠帝竟然能够逃出宫廷,吕后杀了一个戏子当成惠帝埋了,这件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6、总之,电视剧是一种戏说,它会把想要表现的女主角演得特别好,其实真正的窦太后并不总是那么好;电视剧还会把那个夺宠的女人表现得非常坏,其实慎夫人并不是那么坏。电视剧为了剧情需要而把历史进行演绎编纂,添加情节甚至扭曲情节,目的是为了加强可观赏性。
7、电视剧演绎了不真实的历史,但是它引起了你对历史的兴趣,从而使得你愿意去了解真正的历史,那么这就是一部好电视剧。
8、如果你想知道真正的历史,可以去看看史书,如果不喜欢看书就从网上找点历史资料看看,很有意思的。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