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扩展资料:

信用的作用及意义

信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国与国交往的前提。

《左传》中曾说,“信,国之宝也”,信用是国家的重宝。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更难,建立之后的维持亦难,信诺百事可能才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

这个道理,两千六百年前的晋文公重耳就深深懂得。重耳做公子时曾流亡楚国,为感谢楚成王对他的款待,便留下信言说,倘若将来他能回国,如果遭遇晋楚两国交战,一定让晋军退避九十里,以谢今日收留之情。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后来,战况果如重耳所言,晋楚两军对决,晋军退避九十里后才战。而在晋军后退的时候,军吏曾表示过强烈反对,但重耳的舅舅子产,代替重耳发言说,如果没有楚国的前恩就没有晋国的今天,不能背弃恩惠而食言。

的确,国之信,重九鼎,对内,民无信不立,对外,国无信不威。这正是《孔子家语》里说的“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yě,意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出自《论语·为政》。

    中文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外文名

    How do not know it too

    出    处

    《论语·为政》

    拼    音

    rénérwúxìn,bùzhīqíkěyě

    释    义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怎么能行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

    编辑

    孔子说:“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信:信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其:代词,他。

    可:可以、行。

    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辕端横木, 缚轭以驾牛者。”

    軏(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

    古代马车结构(双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何以:以何,凭什么。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朱子集注》称“车无輗軏,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中国是最早造车的国家之一,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出现了车。

    古代车辆无论形态如何,结构上大体分为装载、运转和驱动三大部分。装载部分就是古车上的车厢,古代称为“舆”。古车运转部分由轮和轴组成。轴是固定车轮、承载车厢和传递动力的部件。

    古车基本以牲畜为驱动力,古车驱动装置的作用就是将运转部分与牲畜连接起来。古车驱动部分主要有“辕”和“轭(è)”两个部件。辕是一根稍微弯曲的长木,一头与车轴相连,另一头与“轭”垂直相交;轭的两端以绳环扣在马颈上。 辕和轭之间用木销子链接起来,大车(牛车)的木销子称輗,小车(马车)的木销子称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牲畜的力无法传导到车轴,车自然无法行驶。 

    古代牛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信,诚也”。信,即守承诺、讲信用。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信是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每天反省。

    【3】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信则人任也。”即: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

    由此可见,在《论语》中,“信”有多重含义。

    “信”是一种态度。守天道是天经地义的,应该信守,所谓“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信”是一种践行行为。尽管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行为本身的结果不能完全吻合承诺,但也不能偏离太远,古人常提倡“多做少说”,道理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都是无法收回的,因此要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有一个成语叫“食言而肥”,说的是春秋鲁国有一位大臣叫孟叔伯,惯于食言,在鲁哀公举办的一次宴会上,他想让大臣郑重出丑,就说:“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肥呀!”,没想到郑重回答:“食言而肥”,意思是说,我老不遵守“信”,总是食言,故而越来越胖了。

    “信”是一种人际关系。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衡量“信”的价值,其实,何止千金,“信”值一个人的一辈子;“信”是人际联系的纽带,没有了“信”,谈不上有效的合作,“狼来了”典故中的那个孩子视“信”为玩物,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实现“信“的理念呢?

    对自己要守住自己心中的“信”的守则。“信”是靠“践行”实现的,要多做少说,守信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贪欲往往使人“变节”,不再守信,切不可失去“做人的底线”。

    对他人,多助人,勿栽刺;多合作,勿拆台。赢得他人的信任了,在关键时刻,别人也愿意帮助你,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现实生活中,“失信”难免,那么,“失信”了该怎么办呢?

    “失信”在心,那么,就要纠正自己的行为轨迹,不可恣意妄为,以致失去改正的机会,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用时间和行为纠正他人的认知。

    “失信”是由于别人的误解造成的,此时不必急于解释,越解释越乱,给别人理解你的时间,不推卸责任。

    “失信”在于自己行为方式效果不佳,此时要勇于承担责任,你的错误不仅是自己的“成功之母”,也是可资他人借鉴的“镜子”。部分人在文革中的狂热行为折磨着他们的心灵,其中的一些人出来道歉了,这是一种对自己,对社会,对历史负责人的态度,容易获得他人的原谅。勃兰特惊人一跪,泯灭了多少恩仇,谁能说清呢!

    “失信”在于他人,此时不必解释,更不可“怒从胆边生”,对别人的宽容也是释放自己内心压力的有效方式,有益健康,更何况自己也会有“失信”的时候呢!

    “信”源自内心,展现于社会生活中,让我们的内心更纯净些,离“平凡而伟大”更近一些。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第2个回答  2018-01-0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见《论语·为政》载孔子语。
  而:如果。可:认可,有“加以肯定”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人如果不守信用,那就不知道该怎样肯定他了!
  信,在人为立身之本,在国为立国之本。人而无信,则无人与之交往;国而无信,则将失信于民,政策、法令很难行得通。孔子在这里以“不知其可”强调“知其不可”,表现了对“无信”者的否定,带有讽刺意味,可用以批判言而无信的人。此外,今天我们要否定一个人或一件事,仍可幽默地说“不知其可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24
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扩展资料:

信用的作用及意义

信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国与国交往的前提。

《左传》中曾说,“信,国之宝也”,信用是国家的重宝。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更难,建立之后的维持亦难,信诺百事可能才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

这个道理,两千六百年前的晋文公重耳就深深懂得。重耳做公子时曾流亡楚国,为感谢楚成王对他的款待,便留下信言说,倘若将来他能回国,如果遭遇晋楚两国交战,一定让晋军退避九十里,以谢今日收留之情。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后来,战况果如重耳所言,晋楚两军对决,晋军退避九十里后才战。而在晋军后退的时候,军吏曾表示过强烈反对,但重耳的舅舅子产,代替重耳发言说,如果没有楚国的前恩就没有晋国的今天,不能背弃恩惠而食言。

的确,国之信,重九鼎,对内,民无信不立,对外,国无信不威。这正是《孔子家语》里说的“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第4个回答  2020-05-21
前一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人而无信的意思是人如果不讲信用,后一句的意思不知就是不知道,其可也的意思是真不知道他去怎么做人。本在语文书里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1课我不能失信,全是: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做到时时处处守信用并不容易。本文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信:信用。语文书中宋庆龄要去伯伯家玩,结果爸爸不走了,爸爸问他:“庆龄,你怎么不走啦?”“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即使爸爸妈妈怎样劝她,她都选择教小珍叠花篮。而小珍并没有诺言,没来,最后一句话是:“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相似回答